追着长城跑的“体育生”:常怀敬畏心 坚守护本真
中新网兰州7月30日电 (记者 丁思)“对于长城的保护,一定要小心再小心,要怀有敬畏之心,不能过度修复和干预,不能给后代留下虚假的文物。”张斌从未料想到,体育专业毕业的他最终从事文物保护工作,并专注于长城保护,十多年的坚守,已让他爱上了“在嘉峪关修长城”这件事儿。
张斌,现为甘肃省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丝绸之路文化研究所所长,出生于嘉峪关长城脚下的村落,长城成为童年时他与伙伴们玩闹的乐园。
“那时候,我们管长城叫边墙,大家不知道这面土墙的意义,人为破坏严重。”41岁的张斌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说,20世纪80年代以前,民众对于长城保护没有概念,“认为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
2000年,22岁的张斌从体校毕业后,成为了甘肃嘉峪关关城文物景区的一名安保人员。在600多年的古老关城巡逻,成为守关人,走遍关城的每一个角落,这也是张斌第一次这么近地看守长城。
图为张斌在沙漠中寻找长城痕迹。受访者供图我国文化遗产丰富,地上地下文物众多,但全国从事文物保护的专业人才非常少,在基层各地更是凤毛麟角。
随着当地政府对文物保护的重视,在景区从事安保工作的张斌也时常被拉过去和专业文保人员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的培训、学习,话不太多的张斌还常利用闲暇时间查看相关文物书籍,耳濡目染下,他日渐喜欢上了与文物朝夕相处的日子。
2003年,他调整到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文物管理所工作,每天面对精美的壁画,让他感触很深。随后前往敦煌莫高窟的一次学习则更让张斌从思想上有了质的变化,爱上修文物。
同年,张斌参加了甘肃省文物局在敦煌莫高窟举办的首届彩塑壁画保护修复培训班,为期20天,每天跟着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学习;60多岁的壁画修复专家李云鹤先生带领学员们进入洞窟现场教学。
“看着李老师像绣花一样精细地给我们展示修复技术,给我们讲前辈们和莫高窟的故事,他们的执着和坚守,他们对文物的敬畏和担当让我非常敬佩。”张斌说,从那时起,他愈加地认识到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崇高。
2004年,甘肃省文物局开始系统编制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工作,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作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斌参加完培训后,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完成了新城魏晋墓群记录档案的编制。初次较为正式地参与文保工作,其中的成就感不言而喻。
图为张斌和同事在山顶上做烽火台现状测量。受访者供图2006年,为摸清长城家底,中国官方启动全国长城资源调查工作。甘肃省也从全省各地抽调文物工作者组成调查组,对境内长城展开调查。每天在野外调查,每日步行几十公里,让张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追着长城跑的人”。
5年间,张斌先后走戈壁、穿沙漠、进山区,走遍了嘉峪关市、酒泉市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敦煌市、兰州永登县的所有长城,完成了详细调查。而后,又作为长城资源调查督导组成员从东到西,走访了甘肃境内其他市县的长城。“看到裸露在外的长城残破不堪,受自然和人为破坏非常严重,很痛心,保护工作迫不及待。”他说。
2012年,张斌被调入嘉峪关文物景区文物保护部,对嘉峪关境内长城进行精心维修保护。与此同时,国家文物局启动实施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张斌负责嘉峪关关城本体保护工程,并全程参与维修过程。
在茫茫戈壁滩上,他天天跑工地,到保护维修施工现场,除做好监督和服务工作外,更重要的就是学习了解城墙的结构和病害治理的技术措施,“这是一次很难得的学习机会,更高兴的是看到生病了的长城日渐痊愈。”
图为张斌在敦煌调查长城现状,途中休息。受访者供图为了更好地保护、管理、研究和利用嘉峪关市境内丰富的长城资源,2016年12月,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成立,张斌成为该研究院丝绸之路文化研究所所长,除开展丝路文化研究外,长城的保护维修仍由他负责。
如今的张斌,一有时间就开着车去长城边上转转,追着长城跑,看看长城上是否有新的病害发育,查找病害发育的原因。他说,“跟它们打交道久了,就有了感情,每天都想见见,看看有没有生病,找寻更好的预防保护措施,让年老的长城能延年益寿。”
谈及当地长城保护的变迁,张斌如数家珍。但在他眼里,“修旧如旧、保持原貌是修复长城最为根本的原则”,最小程度干预、坚持使用传统工艺修缮是文保工作者坚守的底线。
“我始终怀着对文物的敬畏之心,用心去感受古人的智慧,也希望公众能参与其中,与专业文保工作者一起成为追逐长城的人,共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他说。(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