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刀弯”里说粮食 

13.12.2015  09:37
原标题:“镰刀弯”里说粮食(话说新农村)

  “镰刀弯”的背后,是我国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大命题。调整不是面积的简单增减,而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镰刀弯”是个什么弯?这是我国从东北到华北—西南—西北的一大片区域,包括了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从地形版图上看,这一区域恰成镰刀弯状分布,被形象地称为“镰刀弯”。

  为什么要拿“镰刀弯”说事儿?因为这里将成为我国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这一片区域并不是玉米的优势产区,而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和畜牧业发展优势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玉米产量低而且不稳定,但同时又是近年来玉米面积增加较快的区域。

  “镰刀弯”的背后,是我国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大命题。这些年我国粮食产量连年丰收,玉米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增加了1.99亿亩,其中玉米就增加了1.95亿亩。增产的同时,也带来了粮食生产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是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放缓,另一方面国内外粮价倒挂使得替代品进口增加,造成国内玉米供大于求,库存增加。这些因素,导致国内玉米价格产生剧烈波动,一些农民尤其是种粮大户,出现了种植效益下降、“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由此可见,粮食结构已到了非调不可的时候。怎么调?科学研判玉米供求状况和生产发展实际,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优势核心产区的产能只能增强不能减弱,非优势产区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等作出调整,从而提升农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既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要促进农业增值和农民增收。

  调结构不只是面积的简单增减,更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当前我国很多地方玉米面积增长过快,种植结构却很单一,玉米深加工跟不上。农业部门今年在一些地区试点推广了“粮改饲”,农户、养殖企业都受益,试点地区农民每亩收入增加了500元—1000元。还有些地方玉米与大豆、杂粮、饲草轮作,提升了土壤肥力,实现了用地养地结合。因此,要把调结构与产业升级紧密结合,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通种植、加工、养殖等各个环节,实现全产业链发展。

  调结构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经营自主权。种什么,不种什么,要让农民自己作主,不能搞强迫命令和一刀切。要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农民依据市场价格、通过比较效益来决定如何调整种植结构。政府引导要通过政策补贴、技术服务、示范推广等方式来进行。要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完善补贴政策、金融政策等,鼓励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积极参与结构调整。

  调结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利益,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考量,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以及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尽管调不调是农民说了算,但怎么调、种什么、如何保障收益还需要政府部门帮助做好规划,有序推进。一些地方提倡玉米改种大豆、杂粮等作物,技术支撑、市场销售、产业前景等配套措施必须跟上。“粮改饲”的更大范围推广,则需要将养殖业的布局与种植业的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统一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