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都”困境下的突围
相关阅读:
金昌被誉为中国的“镍都”,位于金昌的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则是国内最大的镍钴铂族金属生产国有控股企业,名列中国500强企业第79位,在中国100大跨国公司中跻身第32位。
在这里,说起镍价,当地人如天气一样熟悉。2007年每吨价格最高峰48万元,一路下跌到2015年最低时只有6万多元,虽然2016年上涨到7.9万元,但远未达到十万元的盈亏平衡线。
金川公司镍矿
行业处于周期性低谷、主营产品价格断崖式下跌,金川公司如何才能从困境中突围?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到金川公司的矿山和职工中寻找答案。
乘坐矿山越野车,进入金川公司二矿区的井下。这是该公司的主力矿山之一,承担着公司近70%的内部原料供给任务。现在每年的产量达到400多万吨,以年增长率超过10%的速度高速增长,是全球使用充填采矿法的矿山中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矿山。
越野车在如同迷宫一般的矿道里行驶了40多分钟,记者来到了采矿三工区采矿班班长田国强的作业面。这位在井下艰苦的岗位上摸爬滚打了25年的省级劳模,给记者讲述的并不是工作的艰辛,而是工作的创新。
去年,田国强带领的工作室创新了一项工法,成功解决了采矿现场因风水管连接所带来的高空作业危险,提高作业效率近70%。他和同事研究出的“375”先进操作法,通过两年的推广应用,不仅减少了50%的作业循环,采矿成本节约效果明显,还有效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这只是金川公司实施全产业流程精细化管理,从源头上止亏的一种方式。金川公司还全面实行子公司授权经营,子公司自主开展生产组织、机构设置、人员调配、薪酬分配,今年上半年,就有28家子公司实现了减亏增利。
除此之外,金川公司采取“切瘤子”的方式,关停了一批“僵尸生产线”。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接续替代产业,使产业链向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延伸。目前,金川公司的羰化冶金、高纯金属等产品生产技术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实施国际化经营,则成为金川公司在困境中突围的重要方面。当前,金川公司已经初步构建了以大澳区、欧非区、美洲区、中亚区为资源开发重点区域的全球资源战略布局,目前已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与合作。控股子公司“金川国际”已成功登陆香港主板市场;在广西防城港建成铜镍生产基地,成为公司“借船出海”、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和甘肃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出口;而在南非成功收购梅特瑞斯公司,成为甘肃省首家实现境外生产经营的国有企业。
特别是金川公司与印度尼西亚WP公司和RKA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项目获批后可控制印尼红土镍资源70万吨。同时,通过兼并、收购墨西哥巴霍拉齐铜金矿、南非思威铂矿、加拿大大陆矿业等12个海外资源项目,金川公司极大地提高了镍、铜、钴、铂、黄金、白银等资源的全球占有率。目前,公司累计完成境外矿产资源投资23.8亿美元,境外资产达363亿元。
金川公司还建立“互联网+职工创新”模式扩大成果应用,搭建网上网下相互促进的技术创新成果交流展示平台,实现了职工创新网上交流、线上线下成果申报、内外部互通和成果的转化推广。仅去年一年就有32项成果在网上进行交易,实现交易额6400多万元,产生利润1200多万元,职工从中分享创新收益250多万元。
对于未来市场,金川公司董事长杨志强认为,在连续9年价格下跌之后,镍价中长期底部已经形成,投资价值凸显。特别是2015年以来,全球约65%的镍生产商成本价高于10000美元,多数企业亏损,全球高成本矿山、冶炼厂陆续关闭,在国内电镍生产商除金川和新疆有色外,几乎悉数关停,全球供给端增长停滞。
但从需求端来看,除了不锈钢之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突飞猛进,对电池材料的需求快速增长,电池用镍将超过其他非钢领域,成为镍消费第二大领域。此外,随着航空航天业、海洋工业以及核电的发展,高温合金、特钢等领域对镍的需求也具有很大的潜在空间。
对于金川公司来说,只有依靠改革创新破解困局,才能熬得过全球性“寒冬”的考验,在未来赢得主动。
( 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