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山丹大马营镇花寨村高效循环农业园区发展纪实
通讯员 朱坤
走进山丹县大马营镇花寨村高效循环农业园区,规划有序的园区建设,让人眼前一亮:一座座葡萄大棚错落有致,大棚内翠绿成荫的葡萄树,一串串诱人的葡萄挂满枝头,让人不由地产生丝丝甜意……
近年来,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该镇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农业。花寨村按照“规划先行,注重特色,分布实施,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信贷融资、政策扶持和群众自筹等办法,先后筹资600万元,租赁本村耕地148亩,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建棚、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品牌销售、实行分户管理”的方式,建起红提葡萄大棚108座。
“今年,葡萄生产进入盛果期,预计可产出葡萄150吨。”园区的负责人、种植户赵英太说。目前,该园区108座葡萄大棚内的葡萄已全部挂果。由于该村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葡萄品质好,又可以反季节上市,现已向有关部门申请注册‘绿色无公害’地理标志和优质葡萄商品品牌,效益将更加可观。又因该村地处高原地区,全部使用农家肥,不打农药,所产葡萄色泽鲜亮、果肉醇厚、口感甚佳,再加上是反季节上市,市场前景良好。“我总共管理3座葡萄棚,去年已经全部挂果,一个棚收入2万多元,这比起我以前种植马铃薯、大麦就好多了。”村民杨学琪高兴地说。
“像这一串葡萄看上去很好,果实接的又多,但这并不是好事,因为一串葡萄接的太多了会影响它的大小和品质,所以,应该在刚成型的时候就帮它‘瘦身’,一般一串葡萄保留80—100粒葡萄是最佳的。”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常永义在现场指导农民时说。为保障葡萄的品质,该镇与市、县农业部门积极衔接,邀请农业专家10余人次开展培训指导37场次,对种植户进行实地指导,帮他们解决一些种植存在的问题,保障了葡萄品质和产量。
葡萄大棚有收益了,农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为提高产业效益,让园区的发展更具潜力,更好地增加农民收入,该镇又将重点放到提高园区的循环经济效益上,在该园区原有的红提葡萄大棚的背面采光区建起100座复合式双孢菇大棚,并在园区所处的五、六社动员农户68户修建舍饲养殖暖棚340间,优质品种羊饲养量达到1500只,形成了红提葡萄+养殖业+双孢菇的循环发展模式,将“果蔬生产——畜牧养殖---有机肥制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效益倍增。
“只有把发展设施农业与推进特色优势产业结合起来,推行设施农业多样化发展,才能使设施农业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该乡党委书记刘开平对于园区的发展前景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