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镇原发展“药材经济”:美了生态 富了乡亲
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10日电 (高展)近日,中新网记者来到位于甘肃省镇原县郭原乡毛庄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满眼郁郁葱葱,中药材党参、黄芩长势喜人,呈现出一幅和谐而富有生机的画面。
镇原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由于早年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荒坡随处可见。近年来,全县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适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当地特殊的土壤环境及气候条件,发展中药材产业,并作为拓宽民众增收渠道。
毛庄村村民张永峰在药材地里除草。 高展 摄今年初,郭原乡根据县里规划,在毛庄村成立镇原县毛庄富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村领导小组推动下,合作社对接天士力集团旗下的欣堂医药有限公司,签订供苗及保护价收购合同,建立企社联动机制。
毛庄村全村耕地总面积11541亩(其中塬地4059亩、山地7482亩),辖9个村民小组648户2150人。目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7户486人。按照规划,合作社集中流转塬面土地628亩,统一栽种黄芪、丹参两种药材,同时带动20户农户分散栽植中药材375亩,全村栽植面积合计达1003亩。
当原本光秃秃的山梁被种上药材时,不仅美了环境,还鼓了农民的腰包。现年60岁的张永峰是毛庄村的建档立卡户,他告诉记者,前几年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一年到头也就够自己家吃。今年将自己家里8亩土地流转给村合作社种植黄芪和丹参,仅土地流转一项一年就有3200元人民币的收入。
另外,合作社还同村里102户贫困户签订长期劳务合同,农户可以利用劳力入股。“地里如需栽种、浇水、除草,合作社就会安排我们来干活,一天劳务费是80元,从三月份到现在已有2000多元的收入了。更何况村里的环境也好了,满眼的翠绿让人心情舒畅,干活都有劲儿了”。张永峰一边除着地里草一边说。
图为基地中正在生长的中药材党参。 高展 摄据了解,除了土地流转和劳力入股的收入,合作社每年还会按照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的合同,保守估计每亩中药材年底可获净利润300至500元,第一轮向所有入股的78户贫困户发放保底分红每人400元,预计户均收益1320元;第二轮向流转土地入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土地分红,预计户均收益2540元;同时合作社向签订长期劳务合同的贫困户定期发放劳务分红,预计户均收益4392元。三项合计,入社贫困户年增收5712至8252元。
“老伴儿有心脏病,每天药费就得20元,往年碰到庄家收成不好的时候,还得靠孩子们帮忙买药。今年就不用了,家里收入够我们老两口生活了,也给孩子减轻了负担。手里有了盈余,生活越来越好了”。张永峰笑着说。
“毛庄村今后计划分步流转200至400亩土地种植中药材,集中种植规模达到800至1000亩,辐射带动民众分散栽植药材达到1200至1500亩种植规模。”。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驻毛庄村第一书记张卓然说。
“今年,中药材种植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农户得到了真实惠,这说明我们的路子选对了”。镇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贾翠艳对记者说,目前该县从事中药材种植的合作社有109个、饮片加工企业2个(正建1个),初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全县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使其逐步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贾翠艳说:“镇原县生态环境本就脆弱,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应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需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下走好经济发展路,最终让民众共享生态红利、发展红利”。(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