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2.99亿元建新居2236户山区群众搬出大山

15.06.2015  18:39

  近日,记者走进镇原县平泉镇马洼村,但见一栋栋小洋楼拔地而起,美观精致,院落里传出阵阵欢声笑语。村民姜明禄一家人正忙着给儿子筹备结婚的事情。“我儿子能找到对象,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我们从山里搬了出来。以前我们祖祖辈辈都住在山区,别人介绍的对象,对方一看就嫌弃我们山里条件不好。”姜明禄深有感触地说,“如今从山里搬到了塬上,种地、吃水、行路都方便了,赚钱也容易多了。
  姜明禄家的变化只是镇原县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针对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镇原县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与危旧房改造、土地整治、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尤其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上,将资金投入、群众入住及产业发展等进行有机统一,立足村情实际,找准发展定位,科学制定规划,选准开发项目,打破乡村界线,真正把基础条件差、最急需、最困难村子的贫困群众“挪出来”,力争做到精准施策。
  在镇原县上肖乡北庄村,从赵山组搬上来的村民赵万奎高兴地说:“我们赵山组的22户人原来住在偏僻的穷山沟里,水、电、路不通,自打从山里搬出来后,路平、水通、电灯亮,党和政府把好事办到了咱们的心坎儿上了。
  进入赵万奎家让人眼前一亮,所有房屋一律瓷砖贴面,安装高档防盗门,太阳能、太阳灶等设施一应俱全。房内高档沙发、液晶电视等特别引人注目。“以前怎么也不会想到还能搬到塬上,还能住进这样好的房子?”赵万奎老伴激动地说。
  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原则,镇原县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针对不同地域探索了不同的方式。针对北部乡镇的搬迁户,重点采取以养牛、养羊、种植牧草为主的草畜产业进行扶持;对于川区、有灌溉条件的搬迁户,重点采取发展设施瓜菜、种植等产业进行扶持;对位于塬面、土地肥沃、耕地充足的搬迁户,重点发展全膜粮食、苹果栽植、瓜菜和中药材种植等产业,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真正成为给贫困群众雪中送炭的德政工程。截至目前,该县已经建成安置点41个,建成农宅2859套,搬迁2236户12180人,完成投资2.9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