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锣密鼓迎动车火车站改造近结尾

26.11.2014  01:55

火车站改造中

施工测量

    2014年,是兰州铁路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也是值得市民奔走欢呼的日子。在今年12月20日,兰州铁路局有史以来的第一列动车,将从兰州西客站始发,开往乌鲁木齐。从此,兰州将正式加入全国动车序列,真正成为连接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丝绸之路节点城市,这也意味着兰州作为全国第五大铁路枢纽的地位将更加名副其实。然而,已经运行了60多年的兰州火车站并没有接发动车的功能。

    动车来了,兰州怎么办?为了将动车顺利引进兰州火车站,原火车站的站改就迫在眉睫。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的筑路勇士们,以超常的“精气神”和精湛的技艺,在皋兰山下拉开了“在行走的火车上换轮子”的车站改造工程,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的站改激情曲。

    据了解,按照兰新高铁的设计方案,兰新二线原设计线路终端在兰州西客站。换句话说,兰州市民如果要乘坐高铁出行,必须前往七里河区的西客站,势必加剧市内交通拥挤,“堵兰州”更加雪上加霜。为综合考虑兰州市东西狭长地理环境,便利更多的市民和中外游客在城关区出行乘坐动车,铁路总公司和兰州铁路局经过多次调查踏勘,决定改造兰州火车站,使其具备接发动车功能,去西宁、新疆的乘客,在兰州火车站即可登上动车。

    不过,随着甘肃经济迅猛发展,运营了60多年的兰州火车站,早已不堪重负。因此,兰州火车站的改造工程就势在必行。

    站点改造六大难题亟待破解

    2014年4月29日,兰州火车站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全长1.4公里的改造工程,全部由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承建,按业主兰州铁路局要求,该工程必须在2014年12月10日前全部完成联调联试,以确保2014年底兰州站接发动车功能。

    这不仅仅是1.4公里的简单改造。同时涉及3座旅客通道、5座圆涵、2座盖板涵盖板的建设;还有5号站台改造,新建6号高站台等工作。按照计划,长525米的新建高站台与钢轨的轨面高差只有1.25米,列车停靠后,车厢地板与站台齐平,旅客可以从站台直接平步进入车厢,这是个技术难度。届时,经过改造的高站台将与既有天桥和地下通道连接,旅客只需乘坐阶梯和手扶电梯,根据新站台的每个LED显示屏上的指引,可以到自己车次的站台上下车,或者自助服务轻松前往所在车厢。

    为确保站改任务拆旧建新,中铁二十一局集团兰新第二双线引入工程项目部立即调集精兵强将赶赴现场,一时间,从全国各地项目抽调富有施工经验的员工,工程技术人员,纷纷火速集结兰州。中铁二十一局兰新第二双线四分部项目经理蔺俊杰对兰州站改工程非常熟悉,“路基下面是密密麻麻,纵横交错的高压电缆电线,国防军用光纤和民用电视光纤,各大通信运营商的通讯光缆、自来水、热力、排污等管道,如超级蛛网纵横密布,拆迁、移徙和施工难度极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兰州站改工程的地下,犹如一座巨大的隐藏在黑暗中的“大八卦”。项目四分部总工钱应周从专业技术角度,围绕站改分析并概括了施工中的六大难点:

    一,地方小,钢筋加工厂场地布置困难,大型机械设备运转不开,进场原材料等无场地堆放。二,管网多,地面以下埋设有光电缆、通信缆和各种给排水管道,错综复杂。三,工序繁,施工专业比较多且较集中,预埋件复杂。四,运输难,地处交通管制严,往外运土、运垃圾和往里运料等受影响。五,危险大,风雨棚钢结构吊装难度大,且临近火车既有线侧施工困难。六,工期短,从4月底到12月10日交工,施工仅有短短的半年时间。

    “拆弹部队”在“钢丝”上辗转腾挪

    2014年4月29日凌晨2时,乍暖还寒,巍巍皋兰山下的城关区火车站东路响起了喜庆的阵阵鞭炮声,兰州火车站5号站台改造工程,在紧邻既有铁路进站轨道5米远的场地上顺利开工。至此,兰州火车站改造拉开序幕,一场“在行走的火车上换轮子”的战斗打响了。

    然而,干过建筑工程的人都知道,站改工程不比在平原大坝、高山峡谷地带那样,可以大刀阔斧地随意发挥。原址工程换建,实际上比新建工程更加棘手,更加费时,更加费事;原来的老站台,必须连根拔掉才能重建。加之施工场地在主城区的火车站东路,尤其是距离既有线5米远的路段施工,既不能采用爆破炸掉,又不能动用大型机械处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麻烦前所未有。

    由于设计等方方面面的原因,站场改造直到5月11日才开始封闭施工,要点拨接线路进场。在7月1日至8月7日的38天里,3座旅客通道主体的路基灰土挤密桩、挡土墙、5座护涵基础的施工任务完成。站改工程正式全面铺开施工,但此时距离12月10日的计划开通日期,却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天。8月18日,项目部召开“大干60天掀起劳动竞赛施工生产高潮”动员大会。蔺俊杰对各节点工期目标,作了详尽的安排部署,并下达了节点工期生产计划。

    “我们的施工现场,东西走向长1.4公里,南北相距只有十几米,就像一个长条形的鸽笼,施工地理环境十分复杂而特殊。”蔺俊杰说。记者注意到,在这个长条形的“鸽子笼”上面,就是十几米高的带电接触网,身边5米之外,就是时时轰鸣而过的铁路,而下面就是错综复杂的各种线路。蔺俊杰介绍说,在一处施工中,工人开挖到11股道K1729+100路段时,在6米深的位置,突然出现一大摊通信光缆,齐刷刷地像“万蛇阵”蠕动一样,横穿主道路基。现场技术主管和施工人员数了好一阵子,统计出了77根电缆。现场的施工人员惊出了一身冷汗。如果一不小心挖断某一条线路或一根光缆,就会使整个到发列车停止运行,影响陇海、包兰、兰新、兰青等多条线路;继而还会影响到全国列车运行计划,甚至酿变出惊天大祸来。“我这个人什么都不怕,唯一怕的只有一个,兰州火车站改造工程半夜来电话。整个工程如同在‘雷区’作业,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一向素以强势作风著称的中铁二十一局兰新二线项目经理姚璐感慨地说。

    据了解,站改之初,为了快速、准确探明埋在地下的管网、线路,中铁二十一局项目部调集了200多人,在施工地段进行地毯式搜索、摸排,上千次的摸排,上万次的开挖,才保障了站改施工的稳步推进。

    半年奋战动车检测车安全通过兰州站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施工现场还有两位挥汗如雨的女工作人员。她们是项目四分部综合办公室的张平和苏霞。在火车站站改工程中,为了抢工期、赶时间、抢速度,施工人员昼夜不绝两班倒或三班倒,无论是白班、夜班,至少中间的一顿饭,必须在施工现场吃。张平和苏霞就是他们的“后勤保障兵”。连续三个多月,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三百人,都是她们一盒一盒地把盒饭送到了工人手中,就连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累得直呼“受不了”。在站改施工工地上,还有好几位像张平、苏霞这样的“女汉子”,她们有负责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的,有搬着混凝土实验块的,有扛着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铁路建设中遇上抢工期,经常是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机器使。”一位一线工人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调侃。

    按照兰新第二双线联调联试节点工期要求,确保施工改造工程按期完成和9股道交付运营使用。9月11日,项目部在工地现场召开办公会。项目部领导班子逐一进行工期倒排和细化部署,经过10天昼夜不绝的连续挑灯夜战,完成了水沟综合沟300米、站台墙1000米、拉运土方20640立方、浇筑混凝土2338立方,实现了第一个工期目标。

    11月15日,兰州站改5号站台9股道高铁线路,顺利完工并开始进行联调联试。11月16日18时30分,首列动车组检测车,自兰州站5站台相邻的9道线路开出,这意味着兰州车站已经具备了开通动车的能力。11月24日晚23时,夜幕下的兰州火车站灯光璀璨。在车站改建的5号高站台和新建的6号高站台上,依旧机器轰鸣,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的铁建工人们正在进行紧张的调试工作。经过六个月的昼夜奋战,主体工程已完成站改98%的施工任务。

    记者在兰州车站5号、6号站台施工工地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风雨棚吊装,十几台吊车分布在两个初具雏形的高站台上,将一个个钢铁骨架安放在支柱上进行连接。6号站台西侧,已有200多米长的高站台即将形成,铺设防滑砖和装饰,然后安装白色警示线和黄色盲道。现场的施工人员介绍,主体工程已完成站改98%的施工任务,建设者又在挑灯夜战,向收尾工程发起猛烈的攻势。

    记者邵其珍通讯员张建华王孚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