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产业链 延长增收链 ——武威市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综述

11.01.2017  14:06

民勤凯伟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冷链物流仓储库房一角。 

  近年来,武威市全力推进设施农牧业产品销售和冷链物流工作,以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新建和改造提升为重点,以武威城区及县城为先导,支持农民合作社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配齐冷链物流等要素,全面推进全市冷链物流体系发展,以技术链支撑产业链,延长效益链、增收链。形成了以武威保税物流中心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武威城区及周边发展以市场为依托的综合型包括肉类、水产、蔬菜、水果等交易冷藏配送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中心;在民勤县、古浪县、天祝县及重大乡镇发展专业型冷链物流中心、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和配送基地的发展格局。

  武威市委在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中深刻认识到,加快发展主产区大宗农产品现代化仓储物流设施,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加快构建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武威市委明确提出,以建立完善农产品现代营销模式为目标,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加强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现代营销主体,广泛推广应用现代物流技术,健全完善农产品营销网络体系,加快发展农产品销售和出口,实现地域性小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推动现代农业价值链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销售和冷链物流现代化水平。

  随后,武威市出台实施了《农产品销售和冷链物流发展实施方案》。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以水果、蔬菜、肉、禽、鱼、蛋等为代表的生鲜产品从产地采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并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强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和“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现代营销模式,武威市主体生产模式初步建立,形成了稳定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富民产业,为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2015年底,全市累计建成设施农牧业85.04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8.52万亩,养殖暖棚66.52万亩,户均达到2.5亩;累计建成特色林果业155.66万亩,人均达到1亩。2015年全市设施农牧业产品和特色林果产品销售量189.5万吨,销售额179.6亿元,其中设施蔬菜131.5万吨、畜产品26.99万吨、特色林果31万吨。2016年,新建设施农牧业5.6万亩,累计达到90万亩,农村户均达到2.6亩。

  在此基础上,武威市全方位布局,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冷链体系。以甘肃(武威)国际陆港为中心,以出口农产品基地为依托,中心城区(周边)、重点乡镇、生产基地、示范园区梯次配置,新建和改造提升相结合,全面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在陆港产业园区布局建设大型冷链仓储物流基地,形成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核心区;在中心城区(周边)布局建设综合型或专业型冷链仓储设施,形成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在果蔬生产重点区域布点建设果蔬保鲜冷库,依托定点屠宰企业和乳业企业新建扩建肉类及乳品冷链仓储和运输设施设备。

  武威市加大政策扶持,市、县区分别设立专项资金,综合运用项目扶持、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方式,大力扶持农产品营销主体发展、冷链物流建设、交易市场标准化建设、外埠市场开拓、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产品出口、电商营销、直销对接等工作。优先保障区域性农产品交易市场及冷链仓储设施建设用地,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探索无形资产和动产质押融资方式,加大对农产品营销企业和合作社的融资支持,力争实行低利率、长期限、宽松抵押、灵活担保等优惠政策。加快建立健全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强对各类农产品销售主体的融资担保服务。全面落实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对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凭动植物检疫证明一律免征过路费;在国家和省里规定范围内实行“不扣车、不罚款、不卸载”,促进跨区域流通;对违章车辆本着运销、处理“两不误”的原则,先放行后处理,严禁扣押和滞留。

  武威市按照“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和“加工—预冷—储藏—运输—销售”完整冷链运营模式,支持集预冷、加工、冷藏、配送、追溯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和合作社冷链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农产品跨区域销售和错峰销售能力。2015年全市冷链仓储库容达到19.9万吨,包括果蔬保鲜冷库库容18.4万吨,肉类冷冻库和乳品恒温冷藏库库容1.5万吨;冷链运输车辆静态运输能力达到1100吨。

  武威市积极引进省内外知名农产品物流企业,投资建设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现代冷链物流设施。突出项目支撑,对大中型冷藏保鲜设施、冷藏运输工具、冷链储运信息化等项目建设给予大力支持。扶持培育亚欧陆桥、昊天、天祥等一批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冷藏设施建设和冷链运输车辆购置,大幅提升冷链仓储运销能力。引导支持荣华、中天、金佛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在充分利用现有冷链设施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高效适用的冷链物流设施。重点推进武威昊天农产品市场暨冷链物流中心、甘肃金佛农业2万吨果蔬保鲜库、黄羊河集团公司保鲜恒温库、甘肃亚欧陆桥国际物流保税气调库、武威大宝源果菜储运恒温库、古浪县华伟蔬菜保鲜恒温库、古浪陇源西部绿色农产品交易中心、民勤县朱雀农产品交易中心、民勤县隆丰工贸恒温保鲜库、天祝县雪峰源冷链物流园、天祝县皓宇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保鲜冷链系统建设项目、天祝县高原魂果蔬恒温库建设项目等一批万吨冷链物流重点项目。

  武威市引导支持大批农产品营销合作社围绕地域特色产业,按照产业规模和运输条件,建设区域性保鲜冷藏库。通过参股、联合、合作等方式,积极吸纳社会力量投入,新建和改扩建农产品保鲜、冷藏、冷冻、预冷、运输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支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通过积极鼓励运销企业、合作社、经纪人、营销大户拓展域外市场,完善销售网络,扩大经营规模,保障了本地农产品销售。2015年全市设施农牧业产品和特色林果产品销售量189.5万吨,销售额179.6亿元;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978个;全市农产品运销合作社年销量101.2万吨,农产品销售经纪人年销量42.3万吨,农产品运销企业年销量39万吨,农户自销7万吨,农产品运销企业和合作社的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武威市加强品牌建设,提升质量安全,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加快推出武威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着力培育蔬菜、畜禽产品、特色林果产品等区域公用品牌,鼓励创建企业知名品牌,积极构建以整体品牌为龙头、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知名品牌为主体的农产品品牌体系。

  打造“武威蔬菜”公共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宣传,提高市场占有率;“黄羊河”“凉州皇台”“西部人”3件农产品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金苹果”“柏树庄”等40件农产品商标被认定为“甘肃省著名商标”,并建成武威农产品品牌展示展销中心。

  大力开展标准化创建,不断延长价值链增收链。通过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提升农产品市场知名度,扩大市场销售份额,推动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前延后伸、融合发展。加快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制定并推行出口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50项,备案出口农产品生产主体54个,备案基地面积71.6万亩,备案注册登记出口农产品加工企业及合作社12家,备案出口品种36种。

  武威市逐步完善农业标准体系,颁布无公害农产品地方标准60余项、绿色食品标准20余项、有机食品标准2项,创建国家级绿色食品示范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畜禽养殖标准示范场各1个,省级高原夏菜绿色食品示范区、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各1个。加快“三品一标”产品培育和认证,加强证后监督管理,全市有效使用标志的无公害农产品24个、绿色食品121个、有机食品2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个,“三品一标”认证数量达到176个,认证面积占种植面积的57%、养殖总量的49.7%。现已建成覆盖市、县、乡、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开展例行检测和监督抽检,蔬菜、畜禽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

  武威市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建设农产品营销信息化服务平台,统一搭建包括农业生产导向、市场供求预警、质量追溯体系等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推动种养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全过程信息化。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全市93个乡镇监管站全部建成,监管能力稳步提升,蔬菜、畜禽产品监测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数量达到148个。截至目前,全市经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备案出口农产品企业和合作社达到52个,农产品和特色林果基地备案面积达到61万亩;注册登记出口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达到12家。 (记者马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