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或告别野蛮生长 高收益产品扎堆难再现
中秋节和教师节刚刚过去,马上又将迎来国庆节,按以往的经验来看,商业银行往往会抓住各大节日推出相应的节假日专属理财产品,同时恰逢季末,在“季末效应”下,9月中下旬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般较高。但是日前,由于今年整体的货币市场环境较为宽松且“史上最严揽储监管规则”刚刚落地,多重因素导致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难现大面积冲高。
今年十一长假前后理财产品收益率究竟将呈现怎样的局面?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是否还会卷土重来?《证券日报》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了业内专家。
近期高预期收益
理财产品数量锐减
就目前而言,从整体上来看,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相对而言,在国有大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和收益率双降的情况下,股份制行和城商行还是显得稍有优势。本报记者发现,目前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大部分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在5.5%—6%;而国有大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在4%—5%。
上周,共有83家银行发行固定收益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其中,国有银行发行162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76%,较两周前下降9个基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271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31%,较两周前上升2个基点;城市商业银行发行274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31%,较两周前下降1个基点。
部分中小银行推出了收益率较高的短期理财产品。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5%的理财产品比比皆是,少数高的能达到6%以上。国有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仍普遍较低,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保持在4%以上,只有一些中长期理财产收益率达到5%以上。
南京银行发行的一款名为聚富(1405期3)35天人民币理财产品,起购金额为十万元,预期最高收益率为6%。另一款同样起购金额为十万元的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为6.3%,据了解,该款产品认购开始后很快就售完。另外,锦州银行发行的一款名为“7777理财”创富025期365天VIP客户人民币理财产品,起购金额为5万元,预期最高收益率为6.5%
某大行的理财经理告诉本报记者,中小银行揽储的压力相对于国有大行更大,中小银行是同业资金拆入的银行,客户资源比较少,特别是遇到季末、年末的传统考核时点,银行更愿意以相对较高的成本,通过高收益理财产品去吸引客户资金投资,逐步扩大客户源。而且,通过高收益理财产品吸收存款也反映了中小银行自身负债结构待优化和网点少的局限。
“与国有大行相比,中小银行的资金流动性不具优势,我们行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都是自己来补贴,为了让利客户,我们降低手续费和销售费,其实根本不挣钱”,某城商行的内部人士表示,“未来不同类型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将继续分化,今年的货币市场流动性较为宽松,不会出现去年钱荒的局面。未来银行间货币市场还可能继续保持相对宽松的状态,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难现大幅走高”。
投资时点
不用再等月末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一直走一条下行曲线。9月底又恰逢三季度末,银行对资金的“时点性”需求更为强烈,大多数投资者都对9月末的银行高收益理财产品充满期待。
然而,日前,中国银监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通过理财产品倒存和通过同业业务倒存。
这让9月份的理财市场充满变数,各家银行此前热衷发行的月末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或难以扎堆再现。
业内人士表示,对银行存款“冲时点”行为进行约束,将导致银行对大幅拉升存款的时间段前置,预计月末突击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的银行也将失去动力,也就是说高预期收益率银行理财产品不再集中在月末、季末、年末等特殊时点出现,而是分散在每个月。
某股份制银行个人银行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现在很难确定9月末是否还会推出一些高预期收益率银行理财产品,只能是到时候看情况而定”。
今年整体资金面宽松,此外,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业务格外“关注”。从今年年初开始,监管机构连续发文整顿银行理财产品,在此背景下,国有大行理财产品发行增速放缓是正常的表现,股份制行、城商行理财产品有较好的收益率表现则是出于揽储的考虑。
银率网分析师认为,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的资金底子较国有银行要弱,它们对资金的需求更大,而通过理财产品吸引储户资金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所以,城商行和股份制行在理财产品发行方面有足够的动力。而且,为了吸引储户资金,他们发行的理财产品中,容易出现高预期收益率的产品。但由于监管层规范银行理财产品的态度较为明确,预计未来理财产品发行量虽然会继续上涨,但增长速度应该会持续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