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倒贴价”贷款做支撑

25.05.2016  07:48

资料图片

    抢地潮正在重新席卷一、二线城市,而房企竞价举牌的底气显然还取决于其与银行的亲疏程度。“大中型房企之所以能屡屡成功拿地,是因为这些房企与大多数中小房企和地方房企从最开始就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一位精通房地产业务与融资的律师表示,“价格竞拍只是一种程序公平,但实际上大中型房企的资金成本要比中小房企低得多,两类企业对于同一个地块测算出来的盈亏平衡点也是不一样的,报价的底气自然也不一样”。数据印证了上述人士的说法。记者注意到,银行业作为资金主力支持房企融资的背后,部分开发贷的价格几近“倒贴”,如果将理财产品与揽储画上等号,那么银行的最优企业贷款基础利率(LPR)贷款已经是赔本赚吆喝了。

    1

    “地王潮”卷土重来

    房地产业去库存的呼声还言犹在耳,新一轮的抢地热似乎已经悄然来袭。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300城土地出让金总额为1495亿元,环比增加14%,同比增加77%。土地出让金大幅增加的背后,地王频现的“贡献”自然功不可没。今年以来,包括北上广深以及南京、苏州、合肥等热点二线城市在内的共计20逾个重点城市土地市场持续高热,“三高”(高总价、高单价、高溢价)地块频出,达118宗之多,其中有51宗地溢价率在100%以上,最高达400%。

    从地王身后的房企来看,保利、招商、万科等大型房企均程度不同的参与了地王争夺。据报道,日前保利力挫37家房企以54.5亿元竞得浦东一地块,溢价297.8%。有分析人士表示,未来房价可能超过7万元/平方米。

    2

    银行贷款做支撑

    单个地块动辄数十亿元,而需要在各地囤地的房地产企业显示不可能仅依靠自身的现金流支撑抢地。支撑一座座高楼大厦的,其实是银行的信贷资金。

    记者选取了部分上市房企的财务报告梳理发现,尽管现在房企融资渠道多元化,但是银行信贷或票据仍旧是房企融资的最主要渠道。中粮地产2015年年报显示,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中,涉及银行的有15笔,包括多家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甚至是外资行。金地集团2015年年末融资余额392.853亿元,银行借款占比为55.91%。

    截至去年年底,旭辉集团未偿还银行借款总额约为人民币239.55亿元。2015年年底,该公司有尚未动用的银行融资人民币15.21亿元。

    3

    贷款利率几近“倒贴

    事实上,自从央行2014年11月份首次降息至今,经过多次降准、降息,市场资金面和流动性充足,银行对于房企的支持可以说顺理成章。不过,从开发贷的定价来看,银行已经几乎“倒贴”。年报显示,2015年,金地集团整体平均融资成本为5.32%,利息资本化金额17.93亿元。由于在各类负债中,银行融资成本明显较低,因此可以判断,金地集团2015年银行借款的平均融资成本将明显低于5.32%。而有着国资背景的厦门国贸,银行融资利率最低至3%左右,甚至远远低于商业银行的一年期贷款利率。

    “银行当然不是不想赚钱,但是优质企业在与银行的谈判中往往占据优势地位”,一位精通房地产业务与融资的律师表示,“对于优质企业,银行追求的往往是以量补价”。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