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吉:甘做“治沙愚公” 坚守沙海17年

05.02.2017  03:35

17年前,武威市凉州区农民王银吉,秉持着“只有把沙治住,我们和子孙后代才有饭吃”的梦想,带领家人义无反顾,投身防沙治沙事业中;17年里,王银吉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抉择,用治沙的决心,让沙漠停止了移动的“脚步”。

十七年前,紧靠腾格里沙漠边缘地带的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肆虐的风沙,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999年初春,王银吉提出治沙的想法,遭到家人强烈的反对。

王银吉和父亲卖掉了家里的牛羊和骆驼,凑上钱,带上以前放牧时的旧帐篷,带领全家人搬进沙漠里。为了在沙漠里扎下根,一家人搭起了“地窝堡”,在沙漠里安了家。

茫茫沙海,植树谈何容易。在当地林业专家的指导下,王银吉发明了一种沙漠植树的专用工具,一下子提高了植树的质量。

2005年春天,是王银吉最心痛的一个春天。全家人忙着植树,却耽误了小儿子的病情。一个月后,小儿子的离世,动摇了王银吉治沙的决心。

面对抉择,王银吉又坚强的拿起工具,重新走进沙漠。

种树难,管护更难。为了更好的管护下去,王银吉74岁的老父亲王天长,自愿留在沙漠中开始每天的巡查管护,并自编了《治沙歌》。

17年里,王银吉和家人共治理沙漠7500亩。他义无反顾投身治沙的举动,带动了周围人,和远道而来的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每年,都有上百人,来到长城乡,战风沙,保家园。

从2010年以来,武威市投入14亿元,突出以防沙治沙为重点的生态建设。2014年,武威市又启动了甘肃内蒙省界武威段千里沙漠大林带建设,创新沙产业开发模式,强力推行“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把防沙治沙和产业培育协同推进,想方设法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王银吉也有了发展“沙产业”的新打算。

武威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