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光集团员工闵广学:在奉献中展现价值

09.09.2014  20:07

   中国甘肃网9月9日讯 (通讯员 贾敏 徐海军)又是一年中秋节,一个本该全家人团聚的日子。习惯了加班的老闵一大早便拿起工具,和值班人员一起对公司TDI装置两台电机进行维护、检查、充油,确保节日期间设备的正常运转……像今天这样,在岗位上过节的日子老闵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个次了。

   工作中的硬汉

  提起“老闵”,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化集团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方锦化公司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今年51岁的闵广学,深蓝色工装,肤色黝黑,走起路来风风火火,给人一种东北硬汉、永远使不完劲的感觉。他不仅维修技能水平高,而且拥有不同寻常的影响力。他就是维修中心钳工组组长闵广学。

  无论严寒酷暑、风霜雪雨,闵广学的身影总是及时出现在需要他的地方,拆泵体、装机封、移动联接。每逢冬季,零下20多度的低温,管线容易发生爆裂,这也是闵广学工作最为紧张的时刻。几十米长的管线上,他们冒着严寒展开地毯式排查,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故障点,迅速排除故障恢复供水。遇到车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时,临时性加班加点、忍饥挨饿对于闵广学和他的同事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老闵已经记不清,多少个裹挟着刺骨寒风的深夜,当他从抢修现场回来,步行将近9公里,成为北方锦化公司“风雪夜归人”的传奇人物;他也记不清多少个飘洒着雪花的清晨,当他们爬上几十米的TDI框架,现场照明灯发出丝丝冷光让衣服、眉毛上结满的冰茬更加闪烁;他只记得当年和母亲离别时,母亲对他的叮咛“好好干,干出个样子来。”

  正是这样一句简单质朴的叮咛,支撑着闵广学从当年一个技校学生成长成为如今葫芦岛市优秀导师,银光集团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在兵器的设备维修战线整整干了33年。一路走来,他对兵工事业的痴情却愈演愈烈,对北方锦化公司的深情始终一如既往,他把坚守看做自己的信念,把奉献当做一种享受。

   未完成的心愿

  当问起闵师傅有什么心愿时,这个大家眼中的硬汉深深地叹了口气,他说道:“钳工是个又脏又累的工作,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个行当,我就希望有人能够接过我们这些老家伙的担子,不要让这个行当断层了。”

  为了让员工的基础知识更扎实,老闵买来《钳工基础》,劳累了一天回到家悉心备课。每天午饭后半小时,带领钳工班的老员工和新员工,坐在整洁的休息室里,利用自制的小黑板,开始了每天成长的必修课。带着老花镜的老师傅,求知若渴的新员工,锈迹斑斑的防护鞋,汗渍未干的工作服,这一刻,灿烂明亮的阳光,一直照进每个人的心里。

  有人说他是受累的命,这辈子到哪就累到哪,但闵师傅享受着这种累并快乐的感觉。为保障生产线平稳、高效运行,他带领组员注重设备计划维修、预检预修,密切关注过程控制和维修质量,做到精细化作业,规范化操作,并带头应用数字化巡检、TPM管理、目视化管理等新型工具。通过他不断努力的工作,公司设备故障率从最初的18.3%下降到目前的3%。

  老闵认为:作为维修人员,保证质量还不行,还要讲成本,真正本领就是用好自己的专业技能给企业省钱,通过修旧利废为企业创造价值。自2012年起,他在班组推进单元成本核算,他和同事们利用修旧利废、创新改造,节约维修成本费用50万元。

   不能尽孝与膝下的无奈

  多年的刻苦钻研与磨炼,老闵的钳工技术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但一提到家人,特别是自己年近80岁的老母亲,不能尽孝于膝下的无奈,让这位50来岁的铮铮铁汉悄悄转过脸去。

  从北方锦化所在的葫芦岛是到老家辽阳市虽然只有两百余公里、四五个小时的路程。但没想到,六年前和母亲的匆匆一别,竟是2000多个日日夜夜的牵挂与。

  “当年来锦化工作时,就想着这边待遇好点,也给家里能多贴补点,没想太多。六年了,对母亲的思念越来越重。就希望她老人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老闵感慨道。由于忙于工作,直到今年春节,他才回到老家陪的老母亲度过了一个团圆年。

  看着自己的满头银发的老母亲和布满皱纹的面庞,老闵感到亏欠母亲的太多。六年了,他没有给母亲做过一次饭,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此刻捧上一碗母亲最爱吃的酥皮点心;六年了,他没有在母亲的病床前看守过一次夜,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拜托弟弟照顾好母亲,医药费不够时尽管说;六年了,他没有陪母亲听过一次东北二人转,他唯一能做只有在电话的另一头听母亲哼起那些难忘的乡音……

  临行前,母亲反复叮咛“别担心我,好好干工作”。纵然有太多的不舍,老闵还是强迫自己转身,将千般滋味往心里咽,再一次踏上自己挚爱的这条维修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