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500kA铝电解用 预焙阳极研制与产业化”实现产业化应用

31.03.2016  12:57

目前,我国电解铝平均阳极的净消耗水平为440kg/t-Al,与当今国际先进水平不410kg/t-Al相比,每吨电解铝要多消耗阳极30kg;由于预焙阳极质量的差别,造成每吨电解铝的平均直流电耗高400度/t-Al。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嘉峪关索通预焙阳极有限公司与兰州理工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科研团队进行科技攻关。近日,他们共同完成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500kA铝电解用预焙阳极研制与产业化》通过省科技厅验收。

该课题创造性将石油焦选择性耦合混配均质化技术和预焙阳极制备工艺优化集成为一整套优质预焙阳极制备关键技术,满足了500kA以上超大容量电解槽对阳极提出的高电流密度、高抗热震性、低渣量、低消耗等新要求,解决了产品质量不稳定、综合能耗高、制造过程污染物治理难度大、干料配方不稳定、焙烧炉温度不均匀、原材料劣质化引起的预焙阳极质量下降等技术难题,显著提高了预焙阳极产品质量及稳定性,明显降低了生产能耗。

该技术引领了我国碳素行业的科技进步,将对我省在该行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引领示范作用。项目的产业化应用,使企业500kA铝电解用预焙阳极年生产能力由原来的25万吨/年提升至30万吨/年,净增5万吨。三年累计增加500kA铝电解用预焙阳极生产能力11.16万吨,新增销售收入3.775亿元,利税4870万元;以企业30万吨/年预焙阳极提供给电解铝企业为例,用户每年可节约阳极购置费约0.7亿元,节电1.2亿度,仅此两项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年;该项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均达到或超过国际标准要求,产品主要满足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