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秋风石马坪
踏着深秋时令,又一次来到天水市区南郊的文山山麓石马坪拜谒李广墓。此时,文山山麓已是树树秋声,红衰翠减,袅袅寒烟腾起的雾霭笼罩着视野;而不远处的渭水卷起瑟瑟浊浪,滔滔不绝的旋舞着萧萧的落叶。“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望着久经沙场,戎马征战数十年,屡建奇功,深为后世缅怀和传颂的西汉名将李广长眠的石马坪,叫人不由地感慨万端。
踏着灰白色的台阶,走进李广墓园,迎面便看到“飞将佳城”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这是上十世纪三十年代由胡宗南题写的。敞开的朱漆大门里,李将军巨大的镔铁塑像稳坐正堂。墙壁上表着整篇的《李将军列传》。走出塑像室向后,便是李广墓,圆形的大坟墓前矗立着白色墓碑,上书蒋介石题写的“汉将军李广之墓”黑字。这七个字,用笔以方笔为主,横斜竖直,撇低捺高,骨力雄强,章法严谨,神韵十足,表现出瘦硬挺骨、险绝森严之风范。据相关历史学家考证,在中国境内,蒋介石的题词能完整保存至今的,李广墓碑塔当是数一数二的。
在陈列展览厅廊檐、墙壁到处可见颂赞将军的诗文。李白、杜甫、王昌龄、虞纶、钱宰等历代文人墨客的赞颂诗词都罗列其中。既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的豪气,也有“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威武;既有“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的胆略,还有“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的叹息。西汉名将李广,因为勇冠三军的声名及至老未得封侯的不公平遭遇,历来受到人们的敬佩。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辟出几尺,为这位官阶最高二千石的将军写了一篇传记;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发出“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感叹……看着满天的秋色,此时此刻,心中不由地为将军的遭遇的不公而愤懑。“壮志无非图报国,雄心岂只为封侯?”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我相信那些为民族团结、安定和领土完整披荆斩棘,义无反顾,血洒疆场的人,定会被历史和人民永远铭记。
李广墓筑于何时,尚无确切史料。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秦州时有诗曰:“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由此诗说明,在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时,天水尚未为李广筑墓,因此杜甫才有此一疑问,此后过了数百年后才筑墓于秦州石马坪。据《秦州志》记载:“今制府杨公过秦州,命知州重修李广墓,立了墓碑。”于“大清乾隆已末仲秋”(公元1739年)重修了李广墓,立了墓碑。由此推论,天水李广墓的建筑年代应晚于唐,早于清或明代,至远可以推定它建于宋代以后,期间跨度至少有800年历史。
本世纪初,天水市政府对李广墓进行了最大规模的维修和扩建,墓高十米,周长二十五米,是一座半圆型的坟墓,让将军英姿重焕神威,大汉雄风再显雄壮。墓地垣、门、亭、石马等恢复了原来的规模,并在此基础上,建成了祭庭、浮雕、展览馆等建筑。园内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两季有果,树木荫荫,芳草萋萋。汉阙、回廊、展厅、祭亭等建筑掩映其间,优雅而肃穆。徜徉其中,深深领略历史之远,人文之美,吊古抚今,情与景相交相融,富有诗情画意。
如今,当游人来到李将军墓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上、中、下三层组建而成的重檐式汉代门阙一对,造型古朴,气势宏伟。进入大门,其后是一院,由仿汉代风格的古建筑群组成,内有近2000多平方米的展厅六座。其中第一展厅为文史厅,通过实物图片等珍贵历史资料,再现了李将军当年英勇善战的情形和爱国精神。第二展厅为文厅,收藏了社会各界人士和书画家,为李广所提写的诗词歌赋。第三展厅为天水名人生平展。第四展厅主要介绍汉匈漠北战役、汉匈河西战役、汉匈天山战役及李将军做八郡太守时的分布图,成纪李氏秦代至唐代世系表等,第五展厅是汉代服饰展,有将军服、士兵服、汉代宫女和文官服饰。第六展厅是汉代兵器展,有汉代战车、弓弩等十八般兵器及汉代铠甲等。顺着一院拾级而上,台阶中央是一幅气势宏大的飞将军李广生平大型浮雕。“勇无敌忠无双列传一篇为英雄千古绝唱,生不侯死不葬佳城半亩壮桑梓万姓豪情”,这幅铭刻在众人心中高度凝炼的楹联,礼赞了李广将军辉煌的一生。
“纵横天水千重山,萧瑟秋风墓草衰。愿借弯弓逐满月,万里风尘出阳关。”沐浴着洒洒秋风,伫立在石马坪李广墓前,我陷入了凝重的思考。正像司马迁评价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此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识与不识,皆为尽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至此,我只有掬起一杯敬意,高举过头顶,默默祈祷:将军功过和人格自有后人评说,虽生不封侯,但死亦千古,再何须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