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行图调整,这其中到底要“图”啥?

02.07.2014  14:07

   作者:谢伟锋

  7月1日的这次铁路调图是自2007年以来最大幅度的一次。调图后,全国铁路开行旅客列车总数达到2447对,其中动车组列车1330对,占一半以上,成为行走在铁路线上的大部队。随着绿皮车等普通列车退出历史行列,动车组逐步取代普速列车将是个不可逆转的趋势。(7月1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7月1日铁路调图引来全面关注。以往调图过后,加开了什么车次、新添加覆盖哪些区域都会被聚焦,但这次的热点有点喧宾夺主的意味,就是动车组占据客运一半之后,“低收入者选择减少”成了被浓缩的关键词。而在这个问题之上,我们还是要多问,这次2007年以后的最大铁路运行图调整,国家和民众到底可以在这其中能“”到啥。

  我们不妨先从国家利益上进行考量,当然笔者这次给出的并非是“快捷、便利”的老见解,而是要从一笔大买卖说起。5月份中俄签了4000亿天然气大单,巨额合同令世界惊讶。而在这4000亿背后,是中国对于能量领域的多元化扩展,以及自身能源消耗的一丝担忧。

  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破2.5亿辆,先别急着欢呼,这事还得分两面看。因为中国自身资源存量都进不了世界前十,但石油消耗却居全球前三。巨大的能源消耗以及能源定价的被动,都注定中国崛起必须要走能源新型利用的道路。而这其中欧洲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欧洲和中国一样,也是能源极度依赖,这促使他们积极探索铁路轨道交通方式来承担国民出行,“欧洲之星”列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它也一度成为了我们的老师。这次“学生”也有所动作,在调图中,动车组已然占据了半壁江山。

  同时要说明的是,动车所替代的是部分消耗柴油的机车类型,用绿色能源来淘汰过去式的能源消耗,这必然是一种“好牌”。同时,也可以把国家能源分配的合理性更趋完善。在宏观上说,这也是在能源领域占据主动的动作。

  在宏观背景下我们再说“低收入者选择减少”。在动车占据多数的语境下,很多普通列车的看起来是有所减少。但和一刀切不同的是,普通列车是以此消彼长的态势存在。有新线就投入普通列车,如南昌铁路局开通的江西吉安至湖南衡阳普速旅客列车,从衡阳乘火车直达井冈山最快为2小时55分,硬座票价仅32.5元,堪称“平民列车”。而笔者也登陆12306查看,从省城南昌到家乡县城,是有十余趟的普通列车通达。在铁路大调图的背景下,依然是“快中有慢”。

  交通工具的发展,必然是要以效率当先,高科技投入到生活中,这应该是种“福利”,当然是需要支付票价的“福利”。这里,可以考虑到“低收入者选择减少”的客观性,但却也要看到选择只是减少而非没有。火车票作为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它并不能使某个人瞬间返贫。而这种成本和感受,那还需见仁见智地说。(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