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最美铁路·丝路金腰带 陇上兰渝行】木寨岭下的90后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请更新您的浏览器!
本网记者 洪煜然
海拔2432米,六月工作需要穿棉衣,冬季气温更是在零下20度左右,日常生活用品需要在调休时去距离38公里外的市区购买,最近的快递收发站需要步行十余分钟。对漳县桥路工区的20名90后青年铁路职工来说,这样的工作环境,他们早就习以为常。
漳县桥路工区职工
漳县桥路工区坐落于甘肃省漳县大草滩乡木寨岭脚下,是兰渝线海拔最高的地方。在这里工作的20名青年职工平均年龄只有26岁。年龄不大的他们需要守护兰渝铁路首阳山隧道进口至西河大桥72.46公里线路桥隧设备的安全稳定,区间包含隧道10座,其中就有被称为中国全国铁路高风险隧道之最的木寨岭隧道。木寨岭隧道是兰渝线全线地质条件最差的隧道,它途径包括区域性大断层在内的11条断裂带,处于极高地应力区域,面对这样复杂而又重要的设备,对职工们日常维修的要求也更高。
木寨岭隧道
工区班长石小刚介绍道,木寨岭隧道重点区段每月都会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时他们需要步行6公里以上对隧道内渗漏水、隧道裂纹、消防设备、排水设施等进行仔细检查。
职工作业
木寨岭隧道的维护工作,是全年无休的。“5月-10月是防洪期,10月进入冬季,我们需要除雪去冰,这里海拔高,气候寒冷,六月都有积雪,所以我们的除雪去冰工作要持续到次年4月。”25岁的青年职工谢文斌说。
漳县桥路工区管辖区段地质复杂,铁路沿线基本全是山脉,发生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如何应对降雨带来的地质灾害,成为铁路养护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石小刚说:“只要接到暴雨预警,工区都会第一时间安排职工去重点防洪点进行看守,在工区的其他职工也会24小时待命。”
一张床、一把椅子、一个电暖风,谢文斌这样形容看守房。因气候影响,看守职工经常在看守点一呆就是好几天,看守期间,他们需要每隔2小时对线路周边的山体、抗滑结构、线路状况及周边环境进行一遍巡查,由于物资运送困难,很多看守职工都会在前往看守房前自己准备好几天的餐食,泡面和红油面皮,是最多的食物。
职工作业
道岔应急除雪和隧道打冰是职工们冬天工作的主要内容。职工们需要利用隧道内无车辆通行的3小时天窗时间作业,一边进行除冰,一边将清理的冰渣利用人工和小推车运到安全地点,一次作业下来,负责背运冰渣的人员能来回背十几趟,负责小推车推运的能拉上二三十趟,“结束作业的时候,走路都打颤”。
作为工区唯一的女职工,26岁的杨红梅主要负责单位的文件资料整理工作。“中国铁路领跑世界,作为铁路的一份子,我真的很自豪,我的宿舍窗口,刚好可以看到兰渝铁路漳县段的部分轨道,每天看着兰渝线上车辆畅通、安全往来,心里真的很满足,因为这里也有我贡献的一份力量。扎根一线、努力奋斗,锻炼自己,也是我们作为青年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漳县桥路工区职工
敢于吃苦、坚守奉献,这群90后正是凭着身上这股子劲儿,支撑着他们扎根兰渝,精检细修,专业管理,确保了桥隧设备的稳定,兰渝铁路的运输畅通,使广大旅客和物资货物在兰渝铁路上安全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