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字号”到“新字号” ——金铁集团以创新创造推动转型发展纪实

04.08.2016  07:35

7月30日,金铁集团在金昌紫金苑举办展销活动,新上市的精品铸铁锅具、工艺茶壶受到消费者青睐。

  7月16日,在金昌市紫金苑景区举办的首届旅游商品评选展销活动上,一批精美的铸铁炒锅、工艺铁壶吸引了广大游客和市民的目光。这批产品在不久前召开的第22届“兰洽会”上,同样受到各方好评。

  而谁都想不到,这批精品铸铁炒锅、工艺铁壶出自金铁集团公司。

  造铁的老企业延长产业链,开发生产新产品,不能不说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亮点”。

  而这一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倒逼”出来的,也是金铁人审时度势调结构、转方式、求生存的明智抉择。面对产能过剩的窘境,作为一家钢铁行业“原字号”企业,金铁集团通过产品创新创造,以优质民用终端铸造产品为突破口,发展高端铸造产业,努力缩短与市场的差距,开始了从“原字号”到“新字号”的华丽转身。

拓宽视野,谋划转型发展新思路

  作为有着近60年发展史的炼铁生产企业,长期以来,金铁集团主要产品一直以炼钢生铁为主。

  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钢铁产能严重过剩,面对国家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的大环境,金铁集团在市场严冬中苦苦挣扎,2013年至今,累计实际亏损达2.25亿元,企业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

  为了度过“寒冬”,金铁集团通过挖潜增效、瘦身经营等应对措施,实行单炉生产,采矿、选矿间断运行。生铁产量从2013年的38万吨,降到2015年的9万吨。同时,探索谋划向现代生产服务业、农牧业等方向转型,组织富余员工进行花卉园艺技术培训,通过承揽相关企业维检运行和花卉种植任务,多路突破保生存。

  维持小规模生产,减少流动资金需求,多渠道转岗分流,有效控制了亏损规模,保住了企业生存的“元气”,使企业得以在市场浪潮的反复冲击中勉强生存下来。

  仅仅保住“元气”不是长久之计,要让企业恢复“生机”,转型发展是唯一出路。

  国有企业如何转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路径?这道难题不仅摆在企业决策者面前,也成为金昌市委、市政府深深思考的问题。市委书记吴明明多次深入金铁集团调研,与干部职工座谈讨论,分析企业面临的形势和困境,帮助企业拓宽视野、理清思路,为企业生存发展谋划新的出路。

  “在国家化解过剩产能的情况下,过去那种只满足于低产值、高消耗资源的发展方式已经走不通了,只有‘转型’才是前途最光明的路子。”

  “思路有多宽,出路就有多广。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以供给侧改革的理念为指导,寻求企业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大力开发有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咱们生产的生铁具有杂质少、有毒成分少、延展性好等优点,可以用它制造铸铁锅、工艺铁壶、铸铁摆件、铸铁花器等延伸产品。”

  ……

  一条条具体而又可行的指导性意见,让金铁集团的发展前景充满了希望。

  经过对企业现状的分析,金铁集团提出了“两步走”转型发展新思路:将产品结构由大量生产炼钢生铁转向主要生产优质铸造生铁,建设西部优质铸造用生铁基地,实现第一次转型;延伸产业链,发展高端铸造产业,实现第二次转型。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企业面临生死攸关的关键节点,金铁集团找准了目标,廓清了方向,就此拉开了转型发展的序幕。

找准优势,以创新创造带动引领消费

  金铁集团的自有矿山东大山铁矿,因其硫、磷等有害元素含量低,生产的生铁品质优良,被行内誉为“人参铁”,是生产铸造产品的理想原料。就是这样一种优质铸铁,在钢铁寒潮冲击下,一斤生铁甚至卖不上白菜价。

  “我们手里有别人没有的优质矿产资源,却端着金碗讨饭吃,优质的资源没有派上大用场。”金铁集团董事长王伟说。

  为找准企业转型发展的突破口,金铁集团组织人员“走出去”,与铸造铁生产企业全面对标、与市场全面对接。

  同样面对市场冲击,一个鲜明的对比引起了金铁集团管理层的思考:一方面是低端初级产品价格暴跌;另一方面是高端民用铸铁产品却市场需求旺盛,价格居高不下。隐藏在这个现象背后的事实是,市场的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市场需要的是多样化、高品质、绿色健康等更高要求的终端产品。

  “以创新创造带动引领消费,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变化,才能闯出一条生路。”经过对市场进行缜密分析,金铁集团决定抓住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机遇,利用公司的优质生铁,以精品铸铁锅具项目为突破口,实现从单纯卖原料生铁到利用优质生铁大力发展高端民用铸造新产品的转变。

  经过科学论证,2015年11月,金铁集团注册成立了金昌镒康科技铸业有限公司,并启动了年产50万口精品锅具项目,肩负起了金铁集团公司转型发展的历史使命。

  攻坚克难,与市场需求“赛跑”

  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一经找准,便点燃了金铁人创业的信心和激情。金铁人开始了一场与市场需求的“赛跑”。

  走进金昌镒康科技铸业有限公司精品锅具项目生产基地,却发现生产车间分散在了两处,这让记者有些疑惑不解。

  “企业处在困难时期,既要求生存、谋转型,还要过紧日子、用节俭的办法上项目。”王伟介绍说,项目启动后,企业坚持因陋就简、修旧利废的原则,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最初项目设计建新厂,需要两三千万元的投资。金铁集团领导层决定将东大山铁矿上世纪60年代建设的废弃厂房和厂区进行改造,作为新项目的生产车间。在设备采购、安装中,也尽可能通过修旧利废,自己加工改造;所有项目施工安装调试,都是企业职工自己动手。

  隔行如隔山。对一直以来以生铁为主要产品的金铁人来说,第一次研发生产终端产品,技术瓶颈是面临的最大挑战。

  在最初与省外一家铸铁锅具生产企业的接触中,这家企业提出了高额的技术转让费和苛刻条件;在向河南、浙江、山东等地的相关企业考察学习中,这些企业对关键生产工艺和技术讳莫如深,项目考察人员连生产现场都进入不了。

  面对外界企业的技术封锁,金铁人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创新创造,突破技术难关,研制开发高端精品锅具产品,让昔日的“人参铁”焕发出新活力。

  渗氮、氧化工艺是精品铸铁锅具制造的一项关键技术,通过这些工艺对铸铁锅进行表面处理后,锅体的强度和硬度提高了,而且使锅体不生锈、不粘锅,是高端精品锅具的重要指标。“为了使这项技术过关,在研发试验阶段,我们共试验了近2000口锅后,才掌握了渗氮工艺的基本技术。”成品车间技术员汪世磊对研发阶段的不易和艰辛,至今记忆犹新。

  依靠金铁人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经过一次次试验和总结,从今年4月16日设备安装、调试到位,投入试生产,到打通压铸、打磨、渗氮、氧化等16道工序的所有技术瓶颈,金铁人只用了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在今年6月30日,便打通了全部的工艺流程,生产出了第一批合格的产品。

  目前,公司已经注册了“金镒康”牌商标,初步形成了年产50万口精品铸铁锅具的生产能力,其产品因生铁品质优良、有害杂质少、延展性好等优点,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下一步,我们还将逐步开发新产品,推行个性化设计制造,对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实施成品差异化生产,打造‘人参铁、健康锅’品牌。”金昌镒康科技铸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李松山介绍说。

  一项产品,从启动立项、到产品研发,再到生产出合格的成品,只用了短短半年时间,金铁人再次刷新了“金铁速度”。这不仅是金铁人“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精神的写照,也是金铁人面对企业生存发展,与市场需求“赛跑”的勇气与担当。

  王伟信心满怀地说,公司将紧紧围绕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的发展目标,以创新创造为引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高端铸造产业,创建品牌,壮大产业,力争到“十三五”末期,达到年产高端民用铸铁件1万吨的生产规模,将企业打造成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优质的铸造用生铁和铸件产品生产企业。

  在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上,金铁人多年的梦想付诸实施,它将为金铁集团未来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记者刘兴元 通讯员张飞 王永松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