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润泽旱码头——平凉崆峒区推动普惠金融建设侧记

03.04.2015  18:48

   中国甘肃网4月3日讯 (通讯员 杨琳)“这真是一场及时雨,让我对厂子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3月31日,随着崆峒区政银企融资信息(涉农项目)对接会结束,一直为融资感到焦虑的平凉吉利养殖公司负责人赵吉利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当天的对接会上,区信用联社与21家涉农企业签订了意向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达1.3亿元。

  此次政银企对接会只是崆峒区推动普惠金融建设的一个缩影。打开2014年崆峒区金融运行报告,一串串数字清晰地显示出该区金融市场整体保持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各项贷款余额174.91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49.82亿元,全区存贷比为70%。有各类金融机构9家,驻区保险机构18家,小额贷款公司21家,担保机构16家。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崆峒区全面实施普惠金融工程,构建完善“基础金融不出村(社区)、综合金融不出乡镇”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具有区域特色的小微、民生金融服务体系,使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该区先后举办“中小企业融资规范化培育讲堂暨银企对接会”、“金融辅导培训”等活动,衔接对接金额6.6亿元,协调24户企业与金融机构签约3.6亿元,农业发展银行崆峒区支行储备项目15户2.2亿元。同时,区政府多次组织金融办等相关部门,深入一线调研,了解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需求及服务现状。在政银企合作平台的带动下,全区新增中小企业贷款5.27亿元,余额达到32.57亿元,同比增长19.29%,占全市中小企业贷款的25%。

  “去年因扩大经营规模,公司资金运转困局频现,虽说有订单、有生意,但就是差钱!”平凉双星畜牧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兰志发告诉记者,“最后通过政银企对接平台,我们得到区信用联社900万元养殖贷款和1100万元的面粉厂周转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为了让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流入“田间地头”,崆峒区内各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认真落实草食畜牧业、设施蔬菜产业、“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贴息贷款政策,改进和完善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探索推广“农户联保”、“公司+农户”、“林权抵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普惠金融产品,满足了多层次的“三农”资金需求。截至2014年底,全区新增涉农贷款5.21亿元,余额达到53.11亿元,同比增长10.88 %,占全市中小企业贷款的21.33%;发放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贴息贷款3653万元,种植、养殖、林果业签单保费达到37.8万元。

  “现在用这个三农自助服务终端,几分钟就把苗木款打过去了!”索罗乡涧边村二社村民徐正荣在村上的便民金融服务点上转账后高兴地对记者说。这是崆峒区改善金融服务环境、优化金融服务给百姓带来的又一实惠。为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村社,让偏远乡村的农民享受到“普惠金融”的阳光,该区加快三农便民金融服务点建设。目前,在全区16个乡镇和1个示范区,276个便民服务网点已普及141个村,三农自助服务终端覆盖率达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