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基层 ——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开展基层调研活动

01.07.2014  12:25

  金融保障是支撑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因素,金融滞后是形成我省发展差距的突出短板,加快金融发展是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关键点、着力点和支撑点。在新形势下,如何将加快金融发展的措施落实到基层?

  今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派出8支队伍,奔赴全省13个市州30多个县区,历时40多天,深入各地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小微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及农户家中,开展针对性调研,“把脉”全省金融服务进程,进一步凝聚支持经济发展的金融力量。

  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是农民脱贫致富。作为一个发展资金不足的省份,金融服务基层从宏观上讲就是要服务实体经济,而微观上讲就是要支持好‘三农’、扶贫、小微企业等民生领域发展。目前,各金融机构在支持‘三农’、扶贫以及小微企业发展中各出实招、各具特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不断加大。”调研归来,各调研组的报告中都传递了这样的信息。

  定西是甘肃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定西市金融机构将金融扶贫作为提升业务绩效的着力点,求实求新,主动作为。其中,人民银行定西市中心支行推广运行了“农村信用信息系统”,统一开展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推动实现农村信用评级“一体化”。而当地金融机构则建立起了小微企业信用联盟、农户信用联合体等新型信用担保推介平台,创新开发了农村民生扶贫、中药材产业发展等五大类32种信贷产品。同时,当地涉农金融机构还探索建立了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打造功能齐全的“惠农金融服务站(点)”,着力解决群众家门口和“最后一公里”问题。信贷政策、产品、服务的创新,有力拓展了“三农”信贷业务的覆盖面。2013年,定西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速达到31.59%,高出甘肃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农户贷款满足率从54%提高到67%。

  在陇南,当地金融机构以“金融生态建设深化年”活动为契机,按照“一县一业”工作思路,推动“三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重点扶持地方特色农业产业,有效加快了产业扶贫步伐。在临夏,人民银行临夏州中心支行紧扣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把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增强为群众服务的实效作为检验金融工作成效的落脚点,全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工作。在庆阳,人民银行庆阳市中心支行确立了10项任务,深化当地金融生态建设。在甘南,当地金融机构则以推进“双联惠农贷款”等普惠金融服务,帮助藏区农牧民安居乐业。

  各市州金融机构多措并举,推动金融成为民生领域、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据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统计,截至今年4月末,我省涉农贷款新增286.97亿元,同比多增6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和保障性住房贷款分别增长26.59%和117.93%,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49个和95.83个百分点。

  提高政策执行灵活性和针对性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三期叠加”阶段,实体经济存在下行压力。在我省,尽管金融业运行总体健康良好,处于稳健区间,但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给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带来较大压力,存在着社会融资需求与金融供给结构错位,信贷增长动力不足,财政政策、土地政策、扶贫政策等与金融政策衔接配合不到位,民生信贷业务发展存在一定制约因素等矛盾和困难。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各调研组认为,当前各金融机构应积极应对经济增速回调这一“新常态”,并在履职中处理好贯彻执行货币政策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着重在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民生领域、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上下功夫、出实效。在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上,注重增强灵活性和针对性,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人民银行要督促金融机构主动适应形势变化,保持月度间、季度间贷款投放节奏平稳合理;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主动调整信贷结构,集中力量支持“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发展;要利用好信贷政策导向效果综合评估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尽量减少资金上存,将更多信贷资源用于支持当地发展。

  在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上,各调研组建议各地人民银行立足实际、广开思路,引导加大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积极运用支小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融资。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发适合中小微企业融资特点、贴近“三农”需求的特色金融产品,扩大抵质押范围。针对当前我省开展的金融扶贫工作,调研组认为应进一步理顺政策协调配合机制,协调相关部门整合现有各项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充分发挥各项政策的合力,集中力量用于扶贫开发。特别是在贴息标准方面的衔接上,避免造成政策之间的挤出效应。同时,要深入开展好“金融扶贫攻坚行动”,发挥金融扶贫示范县的带动作用,建立健全贷款风险分散机制和金融扶贫长效机制,使扶贫贷款风险可控,收益可以覆盖成本。(记者杨世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