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促进老工业城市转型的思考
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辽宁 省鞍山市以钢都著称,建国以来曾凭借其全国领先的重工业被称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但近年来,鞍山的传统产业优势不断弱化,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趋显现,曾经的老工业基地发展陷入困境,亟待转变发展方式和实现转型升级。
老工业基地城市转型主要思路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打造良好软环境。地方政府应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干预和审批,真正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放宽民间资本的准入行业和领域,用市场的力量寻找和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引导投资投向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和处在成长期、扩张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量。
(二)科学规划产业与城市发展,形成特色区域经济。要明确区位定位,积极融入 沈阳 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带两大区域战略,参与其产业分工、推动产业整合发展,增加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坚持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建立健全多元化产业体系。依托既有的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巩固提高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和壮大接续产业,合理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三)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增强其活力和竞争力。要为传统国有企业带来新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必须对其进行调整和改造。一是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经营目标,理智选择市场和竞争对手,提高市场占有率;二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通过技术革新降低单位产值的材耗和能耗,保证生产要素的稳定性和科技含量的领先性,提高产品附加值,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三是培育多元的增长支撑,利用既有的品牌效应和人才优势,拉长产业链条,推进多元化经营格局,广泛增加利润增长点。
(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力发挥支撑作用。科技和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老工业基地有雄厚的科研基础和传统,应依托产业发展,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用市场、资本的力量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大科技型企业并购和技术引进力度,积极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围绕高端装备、激光光电、高端阀门、精细化工、菱镁新材料等 新兴产业 ,建设一批技术创新平台。
金融助力老工业基地城市转型的建议
(一)以结构优化为关键点,提升金融支持的前瞻性。要确定信贷支持重点,盘活存量,保持对代表性和支柱性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时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等不达标钢铁企业的信贷投入,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做优做强。要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核心,加大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信贷投入。通过改制组建专门机构以及设立专业部门,研发和提供专门的 信托 和融资租赁等产品,为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要发挥信贷杠杆作用,适时支持产业有效转移和升级。支持成熟品牌企业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功能互补,促进企业集团化发展。用好增量,加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重点推动激光、高端阀门、彩涂板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
(二)以改善民生为着眼点,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要保持对“三农”的合理投入,确保县域稳定。老工业基地城市转型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要结合鞍山市“一县一业”发展战略,积极抓好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服务工作。创新财产权利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对新型农业主体和现代农业企业的支持方式,不断开发符合农村企业特点和农户消费习惯的金融产品。夯实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基础,实现以工业带动农业、服务业发展。要改进和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适当降低反担保门槛,支持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及农村妇女实现就业与创业。特别是要增加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支持,发挥其在促进就业、再就业方面的拉动作用。
(三)以金融基建为支撑点,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金融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必然需要一个更加具有包容性、多样性、创新性的金融服务体系加以支撑。金融机构应抓住老工业基地城市转型对服务业大发展的客观需要,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做大做强金融产业。应进一步加快金融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便利度,为金融机构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积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把地方中小企业作为支持重点,发挥对本地了解熟悉的优势,加大对城市转型的支持力度,快速做大业务规模,同时合理控制风险。应鼓励金融机构向县域、农村等金融服务薄弱区域延伸,消除金融服务空白点,进一步完善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老工业基地城市的金融机构,要大力拓展业务领域,探索推进综合化经营,提高资产运用质量,改善盈利模式,提高经营活力,积极培育核心竞争力,提升金融机构整体实力。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业务发展指标,在审批权限、准入门槛、资金规模等问题上给予一定政策倾斜,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以体现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