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砥砺奋进书新篇

11.01.2017  14:06

  刚刚过去的2016年,金昌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迎难而上,锐意进取,主动破解经济运行和改革发展中的难题,经济社会保持健康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幸福金昌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和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金昌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和发展路径依赖,坚持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突出农业节水、安全、特色,加快推进智慧农业、现代农业发展,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现代畜牧产业园、生态农业休闲园相继建成,“全营养食品”藜麦试种成功,“金昌高原夏菜”“永昌肉羊”“怡泉新禾双孢菇”成为区域农业特色品牌,绿色无公害蔬菜进入北上广和港澳地区市场,永昌县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加快工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培育,循环经济“金昌模式”进一步丰富拓展,被确定为全国有色金属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首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和全省新能源电力就地消纳试点。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统一思想认识、目标方向和行动部署,利用滩涂荒地探索发展香草花卉产业,“紫金花城·神秘骊靬”大景区建设加快推进,紫金苑、骊靬古城、金水湖被评定为4A级景区,填补了全市4A级景区空白,吸引国内外大批游客来金昌旅游,旅游人数首次突破3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8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0%,三次产业比例由2012年的5.5∶75.8∶18.7调整为2016年的9.5∶49.8∶40.7,发展支撑更趋多元化,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预计2016年全市GDP达到202.1亿元,增长6%,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第三产业增速快于二产1.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万元。

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金昌市着力加强基础建设,人居发展环境日益优化。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金阿高速公路(金昌段)建成,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油路,金川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万人次,铁路年运送旅客超过80万人次。龙首新区和金水新区建设初具规模,老城区改造顺利实施,工业区东拓、生活区北移布局基本实现,产城融合的城市建设主体框架基本形成。智慧城市、海绵城市、低碳城市建设进展顺利,大剧院、博物馆、花博馆、图书馆等相继建成。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有序推进,累计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3.61万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预计达到69%。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持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紫金苑、龙首湖、植物园、玫瑰谷等一批生态园林景观相继建成,城郊通乡公路“十里花海、百里绿廊”车窗景观走廊初步成景,永昌县南坝乡、金川区双湾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重拳出击治理污染,深入实施“碧水蓝天”环保重点工程和“五治”行动,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通过植树增绿和连片种花提升颜值、扮靓城市,节约简约、绿色低碳、休闲浪漫引领生活新时尚,“紫金花城·浪漫金昌”成为城市新名片。

民生福祉不断增加

  金昌市坚持问题导向和民生取向,满腔热忱为群众兴办实事,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86.3%。注重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脱贫融合推进,制定实施“1+9”精准扶贫方案,选派工作队驻村帮扶,单位叠加联系行政村,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动员一切力量补短板、真扶贫、扶真贫,共减贫2.88万人,2016年年底全面消除了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发展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分流安置转岗下岗待岗职工,城镇新增就业稳步扩大。在全省率先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验收,率先实现城乡居民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并轨,公共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稳居全省前列,全市72%的行政村建成互助老人幸福院。深入推进平安金昌、法治金昌建设,健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多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综治工作先进地区。创新社会治理,稳妥处置“永昌12·30”、金川区禽流感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信访、禁毒、维稳工作一直保持全省前列。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品质是金、诚信则昌”成为城市质量精神。举全市之力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城市,实现了甘肃省全国文明城市零的突破,连续七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金昌市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化,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幅达54.5%,“三张清单一张网”率先在甘肃政务网统一公开,政府投资项目全部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市级平台,2016年全市登记市场主体比2012年增长近一倍,非公经济从业人员近11万人。公车改革启动实施,一般公务用车减少近60%,执法执勤用车减少三分之一。农村土地确权试点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并通过省级验收,颁证工作有序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公立医院人均医疗费用控制在全省较低水平。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组建市交通投资公司、文化旅游投资公司、开发区资产运营公司,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PPP模式)初步建立。金铁集团创新理念、转换思路,发展精品铸造产业,企业转型势头良好。金川公司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行列,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7%,被确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

从严治党成效明显

  金昌市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明显。认真落实省委“3783”主体责任体系、“866”衡量检验标尺、“111”督查落实细则、“一对一”约谈、“三述”评议等制度和巡视整改任务,探索开展巡察工作,强化对重大决策落实、重点项目实施的督查和执纪问责。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重拳出击纠治“四风”,着力解决“不严不实”问题,营造了风清气正、干净干事的良好政治生态,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了民风社风好转。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员干部贴近了群众、锻造了作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使党员干部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选用干部,注重干部队伍年龄梯次和知识结构,落实干部选任全程纪实、“四凡四必”、交流挂职等措施,制定出台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提升。健全完善书记抓基层党建“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创新推进社区党建项目化管理、品牌化建设,率先建立农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在城乡党组织双联共建、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认真执行民族宗教政策,不断深化地企合作,形成了同心同向推动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记者刘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