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治沙”到“用沙”的发展路

16.01.2017  21:39

金塔县地处河西走廊中端北部,三面环沙,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半个多世纪以来,金塔县坚持不懈植树造林,防风固沙,走出了一条“治沙”到“用沙”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隆冬季节,呼啸的寒风让人瑟瑟发抖,但金塔县鼎新镇村民雒维东却依然像往常一样,每天穿行6公里,在栽满沙枣树的林地里巡查。

(金塔县鼎新镇新西村村民   雒维东):“以前风大得很、沙大得很,地上的庄稼、农作物都让风打得不行,尤其是春天,地上铺的地膜,就让风刮得在树上缠着呢。

面对肆虐的风沙,从2006年开始,雒维东选中黑河东岸一处风沙口尝试种树。但沙地上种树不易,种了死,死了再补种。十年间,雒维东与沙地“死磕”,硬是在这里栽出了5000多亩的林地。

金塔县地处蒙新荒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全县境内超过一半的土地都已沙漠化,是全国受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县市区之一。为了遏制风沙,从上世纪50年代起,金塔县就采取绿洲外围封滩育林,绿洲边缘生物治沙、绿洲内部植树种草的措施,持续不懈地开展全民义务造林和压沙活动,拉开了防风固沙的接力赛。

(金塔县林业局局长   雍克明):“60年如一日,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使全县18个危害最严重的风沙口得到有效治理,彻底结束了沙进人退的历史。

金塔县沙漠森林公园在60年前,还是全县最大的风沙口,但如今这里的胡杨树已经长得密密麻麻,形成一道防风固沙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成了当地最负盛名的旅游景区。当年义务参与植树,如今又义务当起护林员的陈元业老人,说起这一变化,无限感慨。

近年来,金塔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因地制宜,主动向沙漠要效益,全县累计发展沙产业10万多亩;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治沙进程,建成沙业建材工业区,每年可消耗流沙10万立方米,逐步走出了一条“沙里淘金、多业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记者:酒泉台大可,李玉锋,李鹏  酒泉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