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鹦鹉

17.12.2014  13:31

    “毛羽曾经剪处残,学人言语道寒暄。任绕常被金笼阖,也免栖飞雨雪难。

    这是唐代诗人徐凝写《鹦鹉》的诗,含义为已被剪去羽毛,又囚于金笼之内,处境何如?然,此鹦鹉安之若泰,囚笼中生活无雨雪之苦,也有安稳舒适处也,岂不悠哉优哉。

    近日,我在铁路局西藏军区驻兰办事处大门右侧,偶尔路过看到一只栓在金属支架上的大鸟。我好奇地问之此为何鸟?喂食者答曰金刚鹦鹉。只见它长得:白灰长喙浅黑爪,红翠羽毛绿尾巴;行动优雅显温顺,美丽名贵众人夸。也许是另类品种,它的体型比一般的鹦鹉大两三倍;也许是养尊处优,它显得雍容华贵,吸引过路行人纷纷驻足观赏、拍照留念。尽管它貌似高大威武、目中无人。但是,它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野性与霸气,纯粹成为供人们玩耍和炫耀的宠物了。

    据考证,金刚鹦鹉产于美洲热带地区,是色彩最漂亮、体型最大的禽类之一。金刚鹦鹉被称为大力士,主要是因为它有强有力的啄劲。在亚马逊森林中有许多棕树结着硕大的果实,这些果实的外皮通常极其坚硬,人用锤子也难砸开,而金刚鹦鹉却能巧妙地用喙将果实的外皮弄开,用钝舌吸出果肉,吃到里面的种子;它除了美丽和庞大的外表以及拥有巨大的力量外,还拥有一个百毒不侵的功夫,这源于它所吃含有特别矿物质的泥土,从而使它们百毒无忌。金刚鹦鹉很胆小,见了人就飞。但从16世纪起,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将它们带回欧州后,便成为人类的好朋友。

    鹦鹉因其聪明伶俐、巧舌如簧、能效人言,颇得人们喜欢。在人工驯养下能够很好地模仿人语和其他鸟类的鸣叫声,它们的口技在鸟类中是十分超群的。当你走近一只经过训练的鹦鹉身旁时,它会及时地说出:“您好”!当你喂给它食物以后,它也会道声“谢谢”!除了人类的语言,它还能够学会铜管乐器中小号的鸣奏、火车的鸣笛声、狗叫声等等。

    我有位朋友养了一只鹦鹉,每当朋友与他人喝酒划拳时总爱喊“三呀三星照”,站在他身边三岁的女儿就接话说:“酒往沟(嘴)子里倒呀”鹦鹉听后就扇动几下翅膀,嘴里也啊啊几声。一天,朋友送女儿上幼儿园后又与他人喝酒划拳,刚喊了“三呀三星照”,就听见接话声“酒往沟子里倒呀”,弄得大家莫明其妙,不知所踪。朋友为搞清谁在接话就又喊了一声“三呀三星照”,就听见那只鹦鹉接话道“酒往沟子里倒呀”,弄得大家啼笑皆非,兴趣倍增。

    经过特殊训练的鹦鹉还能协助警察指挥交通,它看到汽车超速,立即飞到汽车驾驶室的窗口,对司机说“请您慢行”、“请您停车”等,对维护交通秩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香港著名的海洋公园就有精彩的金刚鹦鹉表演,它们可以在钢丝绳上骑自行车、拉车、推磨、翻跟头、跳交谊舞、打篮球等,每天都吸引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驻足观看,流连忘返。

    金刚鹦鹉不仅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禽类之一,它还是鸟类中忠于爱情的榜样。传说在欧洲白人入侵南美洲时,有一位士兵开枪射击一对金刚鹦鹉,其中的一只落地,另一只飞走了。过了一会儿,正当这位士兵手拎着猎物沾沾自喜时,消失的金刚鹦鹉从天而降,先是一口啄瞎了射击者的眼睛,然后用嘴将地上的双筒猎枪拧成了“铁麻花”,最终搞得那位士兵抱头鼠蹿。然后,那只报完仇的金刚鹦鹉叼起同伴的尸体朝着森林深处疾飞而去。这个传说难免有些夸张成分,但金刚鹦鹉对爱情的忠贞和力大无穷,决非同类可比。

    金刚鹦鹉是一种生活在热带美洲的长尾大鹦鹉,由于其羽毛色彩斑斓、十分美丽,寿命最长可达70至80年,成为偷猎者最喜欢捕捉的对象,然后把它们卖到国外赚大钱。这样一来,金刚鹦鹉的数量越来越少,几近灭绝。为了保护金刚鹦鹉,巴西政府支持成立了斯比克斯金刚鹦鹉保护协会,协会主席亚拉·巴洛斯说他们从协会成立时就开始寻找野生的金刚鹦鹉,最后终于找到了唯一的一只雄性鹦鹉。从那以后生物学家们一直观察它,因为再没有发现第二只野生的金刚鹦鹉,巴洛斯说,如果这只金刚鹦鹉死掉了的话,形势可真是十分严峻可怕了。

    不能说金刚鹦鹉已全部灭绝了,在全世界目前约有60只这样的鹦鹉被人用笼子养着,而它们已经完全丧失了野外生存的能力,一旦被放归到自然界肯定不得善终,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正如这只金刚鹦鹉同其他宠物一样,丧失了自己的天性,按照主人的意志随波逐流,就意味着失去自由和主见。我们应当看到无论是野生还是圈养的金刚鹦鹉或是其同类,都应该善待。这不仅是保护物种生态平衡的需要,也是人类维护自己生存环境的需要。否则,就会应了我写的小诗《笼中鹦鹉》之主题:

    如歌如诉度秋冬,水自供来食不穷。可惜长羁方寸地,终生休想搏长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