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在我省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党员中引起强烈反响

13.08.2017  19:23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在我省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党员中引起强烈反响。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蔡中宏教授说,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蔡中宏认为,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所坚持和强调的方法论,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自觉对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进行理论研究和阐释,吃透核心要义、把握精神实质,又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宣讲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使讲话“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此来引导大学生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省文学院院长高凯说,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在理论上,既有升华,又有创新;在精神上,既包含初心,又彰显雄心,情怀无限,可谓鼓舞人心,催人奋进。高凯认为,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勾画了宏伟发展蓝图,旗帜鲜明、规则严格、方法科学、路线清楚、方向明确。通过深入学习,我们更加心明眼亮,信心百倍。高凯说,因为刚刚完成长篇纪实文学《英雄初心》的创作,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他对一个文学工作者的使命深有体会和认识,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不忘文学初心,坚定文化自觉、自信,勤奋笔耕,创新进取,讲好初心故事,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

  兰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建毅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立足当前世情国情党情,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给我们的启示在于,要充分应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开放思维等思维方法不断思考和改进我们的工作,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实际,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有效。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军说,作为当代青年,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记在心头,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主动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时刻关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根据所学知识和理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开展社会实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生李正龙说:“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人生航向。”在认真学习讲话后李正龙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完成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勤奋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自身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知识素养,成为党和人民所需要的全面高素质人才;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需要高度的责任感,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走到哪里,始终把自己看成群众中最为普通的一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动担负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重任。

  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学生韩晓说,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们不仅要潜心学习知识,还要进行全面的素质拓展,做到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成才。我们要大力倡导时代新风正气,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展现当代青年人有理想、有担当的一面。只有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胡刚认为,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为青年学生党员提供了一个新的人生坐标。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党员,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将讲话的精髓应用于学习实践之中。思想上,用实践做理论之源,坚定信仰,始终把跟党走作为人生的航标;学习上,珍惜韶华,潜心读书,敏于求知,从经典中汲取内涵、启思明智;在平时生活中,努力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工作。我们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坚定信仰,凝聚青春力量,争当“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大学生,以更好的学习成绩、更好的精神面貌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记者李欣瑶 李满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