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武威重离子装置将用上“呼吸引导”技术

27.05.2014  22:22

兰州晚报讯(记者何燕)重离子束治癌又有了新的技术突破,中科院近物所科研人员研究出“呼吸引导”技术,可使肿瘤的治疗效率和治疗精度比传统的“呼吸门控”技术大幅提高,目前国际上也属首次采用。这是记者从第十届中科院“公众科学日”近物所的活动现场了解到的。

近物所辐射医学物理研究组科研人员贺鹏博告诉记者,肺癌、肝癌、前列腺癌等癌症患者呼吸不规律,这就给重离子束治疗肿瘤带来困难:患者的呼吸运动会在重离子束照射时造成肿瘤位置及重要器官的移动,这样可能导致肿瘤靶区的低剂量照射,或重要器官的高剂量照射,产生放射性肺炎、肝炎等病症。设计治疗计划时需要将这样的情况考虑进去。

由于患者的呼吸运动不规律,呼吸信号也会随之不规律。贺鹏博说,“呼吸门控”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呼吸对肿瘤靶区的影响,精确勾画靶区位置,减少放疗的副作用。为了降低放疗的副作用,在治疗时采取“呼吸门控”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重离子治癌装置是同步加速器,其束流结构为脉冲式,如果不考虑呼吸因素可以在束流引出时随时对肿瘤进行照射。采取‘呼吸门控’技术只能在特定的呼吸相位做治疗,即只能在1/5个或1/3个呼吸周期做治疗,治疗效率大大下降了。

新的“呼吸引导”技术,能极大地提高治疗效率和治疗精度。贺鹏博介绍说,研究组先根据病人实际的呼吸周期、呼吸幅度等建立标准的呼吸曲线(与加速器束流引出周期同步),然后用激光传感器将测到的病人呼吸信号反映在液晶显示上,引导病人调整呼吸,使自己的呼吸信号跟上用标准呼吸曲线。这样做,病人呼吸规律了,在束流引出时,病人呼吸幅度和器官的运动幅度也会减小。“目前看来,这项技术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治疗效率比用传统的“呼吸门控”技术提高了5至6倍,治疗精度提高了10倍左右。这套技术将来会用在兰州和武威医用重离子治疗示范装置上。”

相关链接

为期两天的第十届中科院“公众科学日”于5月18日落幕。记者发现,科学家的忧虑集中在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不论是在现场讲解中,还是科普报告中,中科院寒旱所的研究人员都在向大、中、小学学生和公众反复强调这一点。

距今最近的一个大暖期是8200年前左右,比现在全球的平均温度高1.5℃。整个地球系统升温1.5℃是了不得的事情,帮助人类‘消灭’了很多‘对手’。”在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展板前,副研究员郭治龙介绍说,虽然在地球温度变化历史上,目前处于温度较低的阶段,但最近的130年地球一直在增温,冰川末端都在退缩。“如果全球的冰都融化,海平面将上升60米。

在两天的时间里,2012年去过南极的勇士李传金和寒旱所研究员沈永平轮番做科普报告近20场,仅17日上午就做了7场报告。李传金所做的报告内容关于全球变暖与冰冻圈,他在报告中说,从1880年至2012年,全球地表和海表温度升高了0.85℃。非洲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川快要融化殆尽。而沈永平也说,由于气候变暖,致使冰川的稳定性降低,近年来高亚洲冰雪崩情况频发。

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升高6℃,冰川融化,到处是大洪水、甲烷泄漏、火山爆发,地球上将只有霉菌能够存活。”李传金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家园,如果气候真的恶化到无法挽回,我们该对子孙后代怎么交代?所以,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兰州晚报记者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