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春云、傅廷栋、南志标三位院士被聘为省部共建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
1月5日上午,省部共建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学术委员会会议开幕式在我校逸夫科技馆4号会议室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官春云教授被聘为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南志标教授被聘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雷廷武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张学勇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师彦平研究员、兰州大学李凤民教授、湖南农业大学陈信波教授、甘肃农业大学王蒂教授、甘肃农业大学吴建民教授被聘为学术委员会委员。
学术委员会的正式成立标志着我校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向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省部共建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学术委员会11名成员;甘肃省科技厅厅长李文卿,基础研究处处长刘改霞;我校党委书记王蒂,副校长郁继华出席会议。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校长吴建民主持。
校长吴建民代表学校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颁发了聘书。
校长吴建民向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官春云教授颁发聘书。官春云,男,生于1938年2月,蒙古族。中国工程院院士,油菜遗传育种和栽培专家。现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导,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主任,作物基因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际油菜咨询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国际油菜会议科学委员会主席,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科协副主席等职。2012年2月荣获2011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奖金100万元。
校长吴建民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教授颁发聘书。傅廷栋,男,1938年9月生,广东郁南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作物遗传育种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现任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所长,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全国农业专家咨询团成员,全国和湖北省农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科协常委。日本植物工学研究所名誉主席研究员,国际油菜研究咨询委员会(GCIRC)理事。1960年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1965年该校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毕业,1981-1982年在德国Gottingen大学合作油菜育种研究。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校长吴建民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南志标教授颁发聘书。南志标,男,汉族,1951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曲阳县,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院长,国家二级教授,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甘肃省和教育部草业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兰州大学学术委员会自然科学分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草地退化与治理、草类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草类植物病害与防治、禾草内生真菌学等。现主持国家973项目 “中国西部牧草、乡土草遗传与选育的基础研究”,任首席科学家。
校长吴建民向学术委员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颁发聘书。张福锁,男,1960年10月出生,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民盟中央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主任,农业部科技委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农林学部副主任,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组,国家环境特约检察员,北京市人大代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和国家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校长吴建民向学术委员委员、中国农业大学雷廷武教授颁发聘书。雷廷武,男,1958年2月生,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起任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及“百人计划”研究员。2000年5月—2002年4月:任中国农业大学“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教授; 2006年8月—2007年4月,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代常务副主任。2007年—2010年,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理事;《CATENA》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编委;《水土保持学报》主编;《中国水土保持研究》等多种杂志的编委;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杨凌中心等多个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校长吴建民向学术委员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张学勇研究员颁发聘书。张学勇,男,汉族,1962年生9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农科院二级岗位研究员,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小麦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农业杰出科技人才。受邀在2008年国际动植物基因组学大会和第19届ITMI大会作特邀报告,并担任19届和21届ITMI国际组委会委员。
校长吴建民向学术委员委员、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师彦平研究员颁发聘书。师彦平,男,1965年3月出生,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1998年10月至2001年4月美国波多黎各大学化学系(Department of Chemistry, University of Puerto Rico),博士后研究人员(Researcher);200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2000年度“百人计划”基金资助回国,并工作于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西北天然药物研究发展中心(现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现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课题组组长,《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杂志副主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兰州大学特聘教授,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 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第一批入选者。
校长吴建民向学术委员委员、兰州大学李凤民教授颁发聘书。李凤民,男,1962年10月生于河北新乐。博士,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1),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6年受聘我国农业生态学领域首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7年牵头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农业生态系统)。兰州大学萃英学者特聘教授(2007),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2010)。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000),甘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高校和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是我国农业生态学领域重要带头人之一。
校长吴建民向学术委员委员、湖南农业大学陈信波教授发聘书。陈信波,男,汉族,1962年5月生。1997年赴日本名古屋大学进行合作研究,1999年到2003年先后赴美国Southern Illinois 大学和Purdue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6年赴日本进行短期合作研究。现为湖南省作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中国农科院兼职二级杰出人才,美国植物生物学学会会员,《中国麻业科学》编委,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评审专家。
李文卿代表省科技厅对省部共建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学术委员会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祝贺!向各位委员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说,科技部于2010年2月8日批准建设了省部共建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在科技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和甘肃农业大学及实验室全体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实验室研究水平与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在2014年甘肃省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得优秀。五年来,实验室共承担“973前期”、“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94项,获得资助12479.75万元;育成作物新品种10个;获得科技成果奖励20项;发表SCI论文45篇,为我省乃至全国旱作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他希望,甘肃农业大学和实验室要紧密围绕干旱农业前沿基础性研究,进一步凝炼方向,突出特色,完善运行机制,力争使实验室成为原始创新成果产出高地、干旱农业发展科技创新基地、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团队的聚集基地,早日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
王蒂代表全体师生,向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来校表示诚挚的欢迎!向学术委员会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2010年,科技部批准我校建设“干旱生境作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年多的建设过程中,在各级领导和省内外专家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举全校之力建设这一平台。无论在研究方向凝练、标志性成果研发、高水平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成绩。
他说,在省科技厅的指导下,我们很荣幸地聘请到3位院士和相关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共商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大计。我相信,此次会议的召开,必将解决实验室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为实验室未来发展提供重要指导。希望各位专家指点迷津,不吝赐教,我们将认真听取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倍加努力、不断进取、勇于探索,力争实验室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会后,各位来宾在学校领导的陪同下考察了省部共建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进一步了解了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工作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