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财政补贴企业培训劳动者

09.01.2019  09:13
原标题:新型学徒制,员工长本事

  核心阅读

  推行新型学徒制,既能帮员工提升技能,让职工素质更上一层楼,又能为企业补齐人才短板,给长远发展攒足后劲。有了这些好处,重庆的企业参与积极性很高。

  为了增强激励,当地政府拿出财政补贴帮企业减轻负担。以此为后盾,企业补贴员工也更为有力。员工长本事、挣钱多、发展好,学习意愿更强烈。

  两年前,有人问敖勇技术问题,他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技术上也遇到瓶颈。2016年6月,敖勇成为重庆第一期新型学徒,通过一年学习,他的焊接水平更上一层楼。

  自2015年被确定为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省市以来,重庆积极推动企校双制、工学一体,促进技工教育和高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分两批组织29家企业、8321人试点,分别占全国的14.5%和41.6%,17所院校参与新型学徒制,直接补贴资金3578万元。2018年10月,人社部、财政部《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下发后,重庆结合实际,积极落实,计划新增52家企业、13所院校和14150名学员。

  【双赢】

  员工提技能

  企业得人才

  【镜头】

  在汽车组装车间某个流程里,按照规定一次只能拿3颗螺丝钉,过去有员工不遵守规矩,图省事,一次拿4颗。多拿的这一颗螺丝钉就有掉进车体的可能。新型学徒制实施后,拿第四颗的习惯很快被纠正了。

  在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像敖勇这样的人还有不少。在第一期新型学徒制试点中,美的学员整体表现优异,涵盖车工、钳工、电工、焊工4个工种,参训总人数达112人,全部完成培训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企业之所以愿意参加,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培养更多技能人才。”重庆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副处长周源说。

  “即使没有新型学徒制,我们也需要在员工培训上下投入,现在有政策支持,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机遇。”重庆长安汽车公司人力部员工魏伟峰说,公司约有2万名员工,但基层管理人员和技能人才不足,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不足10%。当前,公司正在努力补齐人才短板,对新型学徒制十分欢迎。

  企业普遍反映,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员工不仅提高了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养成规矩意识,更加遵守工艺规范。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原本在市中心,因环保问题,于2005年搬迁至涪陵区白涛化工园区。近年来,天原面临严峻挑战,连续亏损,迫切需要转型发展,实施产品结构、人力资源结构等调整,大批员工须转岗培训。加上企业新址远离市中心,当地技能人才不足,而原有员工在2015年前后大批退休,青黄不接。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启动后,天原看到了培训带来的种种好处,积极参与,为企业发展攒后劲。

  【激励】

  政府补企业

  企业补员工

  【镜头】

  陈云东是长安汽车一名汽车装配工,最近参加新型学徒制之后,他的基础工资比一般工人高400元,一个月各类收入加起来差距达1000元左右,一年大约多出1万元。

  一些企业资金紧张,财力难以顾及人才培养,政府对其进行财政补贴,减轻企业负担。

  据职建处干部罗美敏介绍,首批试点时,重庆在培训完成并验收后再向企业发放补贴。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积极培养新型学徒,今年采取预支部分款项的方式。企业在开展培训前报市人社局备案,经审核列入学徒培训计划后,市财政局按规定向企业预支50%的补贴资金,等培训完成后及时拨付剩余资金。

  重庆对企业财政补贴标准按学徒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级确定:取得中级职业资格的按4000元/人标准补贴,高级职业资格5000元/人,预备技师以上6000元/人。未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也按2000元/人标准补贴。

  大河涨水小河满。有政府对企业的财政补贴作为后盾,企业补贴员工也更为有力。根据自身情况,各企业自主决定对员工的补贴政策,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新型学徒制。员工越是努力学习,提高技能,企业能获得更高补贴,实现更好发展,推行新型学徒制也更加积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在前两批试点中,重庆有8194人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占培训总人数的98.5%,人均岗位工资每月增长约120元。

  除员工外,还需要考虑如何提高带徒师傅和学校老师的积极性。“培训老师也挺辛苦的,企业下班后老师再开始上课,等到下课,可能已经凌晨。” 重庆五一技校老师方伟说,一个老师课时费加上补贴,一天能拿到680元。

  据罗美敏介绍,新型学徒制以企业为主体,培训学校的补贴是由企业与学校协商决定,重庆也正在摸索如何引导双方分配补贴资金,以更好落实政策。

  【突破】

  用弹性学制

  缓工学矛盾

  【镜头】

  班组有37名员工,有6个员工参加新型学徒制,在他们去学习的时候,生产任务并没有减少,剩下其他人的任务相应加重,就会有抱怨。

  在实施新型学徒制过程中,企业和员工反映最多的问题是工学矛盾。

  “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要员工花这么多时间去学习,有时候会影响生产。是否愿意布局长远,是对企业实力和眼光的考验。”美的通用制冷设备公司管理部部长杨林说。

  据美的电工师傅周业林介绍,工学矛盾不仅体现在员工个人工作与学习之间,还体现在员工之间,导致一些员工心理不平衡。

  对此,杨林介绍,公司正在了解情况,研究制定相应政策,对一些新型学徒较多的班组,适当减少生产任务,保障员工之间的公平。

  重庆鼓励企业探索缓解工学矛盾,比如采用弹性学制、学分计修等工学“双融”的多元化管理方式,建立AB班、白夜班,车间+教室互动教学,将教室搬进车间,推广掌中学、网上学、帮扶学,有效解决工学矛盾问题。

  对于新型学徒制,长安汽车鱼嘴基地总装车间副主任翟候军十分赞成。他也建议,在一个企业之内,新型学徒的规模应当认真调查研究,人数也不应太多。公司财力有限,要合理使用。

26个职业有了新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原标题:26个职业有了新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