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住房金融

27.05.2014  17:41

“即使没有此次 央行 住房金融专题会议,我们也准备大力推进包括个人住房金融在内的大消费金融。不过,现在重启住房金融不会采用前些年个人按揭业务的做法。”近日, 民生银行 ( 600016 , 股吧 )分管零售业务的行长助理林云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番直言,让记者颇感意外。

  截至目前,包括工行、中行等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针对上述央行会议精神已相继表态,重申将加快个人房贷审批速度,并把利率控制在合理水平。与之相比,民生银行的说法显然另有深意。在当前资金成本攀升、楼市风险不断加大的环境下,一向以市场触角敏锐著称的民生银行宣布重启住房金融,想来不仅是为“落实央行会议精神”,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是其个人零售业务的一次重大调整。

  对民生银行而言,围绕个人消费领域的战略布局或将由此展开。

  资源向小微业务倾斜

  “从今年4月份开始,我们已经开始轮训做准备,计划从下半年开始全力推进大消费金融。央行住房金融会议的召开促使我们率先启动个人住房金融,大消费金融也会在三季度全面推出。”林云山说。他还向记者表示,为落实央行会议要求,日前已召开全行相关业务条线 视频 会,并下发文件到业务部门和各个分行。

  针对媒体报道包括民生银行在内的16家银行“停贷”传闻,林云山回应称:“情况并非如此,客户有需求,银行没有理由放弃这块业务。”但他也坦承,从2009年民生银行实施小微金融战略以来,信贷资源更多地投入到小微业务,住房金融不再是民生银行主打产品。而这一战略调整,使得曾经投入很大、做得很猛的住房按揭业务规模迅速收缩,从最高时的余额1200亿元降到目前的600亿元。“因为在小微金融领域分配了更多资源,使得按揭业务资源确实比较紧张。”林云山表示。

  其实,不仅是民生银行,现在各家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开展小微业务,除了监管政策的引导,也是结构转型的需要。相比小微贷款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至30%不等的较高定价,个人按揭贷款利率显然缺乏吸引力。据了解,目前普通购房者首套房已经很难从银行顺利拿到打折利率,有些银行按揭贷款利率已较基准上浮7%至9%。

  对此,林云山表示,定价与银行资金成本上升有关。“银行放贷受资本金和存贷比约束,再加上去年以来存款成本加大,如果还要求商业银行像前些年那样,以较低价格大规模提供按揭贷款,恐怕不具有可持续性,而且也与利率市场化整体推进相矛盾。”林云山称。

  除价格因素外,按揭贷款期限长也让银行有所顾虑。据了解,在央行召开的住房金融专题会议上,不少商业银行提出应加快推进住房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一笔按揭业务在一家银行账上停留少则五年十年,多则二三十年,导致住房金融资产大量停滞在银行而不能转移出去。这不仅会给银行带来流动性风险,也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一位银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应加快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进度,以此撬动住房金融市场。

  个贷成最后一道盛宴

  “从利率市场化角度看,包括个人住房按揭在内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未来将成为商业银行相当重要的资产业务,在某种程度上说,这块业务将是利率市场化留给银行的最后一道盛宴。”相关人士表示。

  如此看好个人金融前景,林云山给出的理由有三,一是中国经济高增长30年,未来继续以投资拉动保持这一增长很难持续。过去,商业银行的客户以企业为主,未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消费将在经济增长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大的经济格局改变,银行融资结构也必将随之调整。二是当前已经很明显看到,年轻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改变,以 信用卡 为代表的消费信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是从银行整体业务看,个人贷款仍然是风险较低的资产。就按揭贷款而言,一些大的投资性按揭贷款存在一定风险,而首套房和自住房“弃房”概率不大。

  “过去银行在个人消费金融领域做得不够,客户一些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未来民生银行要做大消费金融,重启住房金融就是行动之一。”林云山说。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利率问题,他表示,由于过去几年,特别是住房贷款利率折扣较大时期,民生银行按揭业务新增量为负,“这使得我们未来运作空间很大”。

  大消费金融需要新模式

  “无论是做住房按揭业务还是大消费金融,其运营模式必须是低成本的。”在林云山看来,重启住房金融不能重复过去那种按揭业务模式。摆在他面前首先要解决的是运作模式问题,包括如何保障资金用途合规以及如何对有效客户进行批量营销等。

  “以前没有数据支持,没有 互联网金融 应用,个人贷款业务都是靠人员手工完成,即使建立信贷工厂,由于单笔金额小,成本还是很高。但现在有互联网数据,银行通过与第三方合作,清洗筛选客户名单,使得降低成本成为可能。”林云山表示,民生银行布局大消费金融服务领域,初期并不追求规模上得有多快,但要求在做法和模式上有所创新。

  按照林云山的说法,如果个人消费业务仍像过去那种单笔单用途的做法,不会有批量规模效应,并且客户只有在有需求时才会与银行建立联系,二者的关系是间歇性的,这样的客户很难成为银行长期客户,银行也很难从其终生价值考虑提供服务。“从银行经营角度讲,面对一个消费信贷客户,如果不能获得其完整价值,而仅仅做一笔业务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他告诉记者,下半年民生银行将在流程、做法以及审批渠道上做一番尝试。其中既包括纯线上业务,也包括线下业务。前者成本低,主要通过大数据批量处理做单一业务。后者成本高,则更多考虑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做个人消费金融业务,民生银行都会采取与第三方,如大型百货、知名地产商和中介合作的方式。

  “全方位挖掘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并为之提供相应的服务,在这一过程中,银行将根据客户价值不同确定不同的收费价格,而不再像过去按照业务品种定价。”林云山进一步阐述这一运作模式。

  对于民生银行能否以个人按揭为开端“玩转”大消费金融领域,人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