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90后干部:贫困户里“盘点对账” 吃透政策“点穴”帮扶
干部用心扶贫,才能让政策“落地生根”。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小南峪村的大学生村官缑利丽在帮扶工作中,盘点对账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吃透用好扶贫政策,心贴心的帮助特殊困难群众,通过实实在在的帮扶,让困难群众逐步脱贫。
初冬的暖阳里,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钱家坝安置小区的广场上,悠扬的小曲伴随着传统的社火表演,吸引了闲暇的村民们。看着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大学生村官缑(gou三声)利丽内心里也是满满的幸福。不一会,她便匆匆离开赶去了村民王俊昌的家里。
让缑利丽一直惦念的,就是王俊昌的小孙女王琴。今年10岁的王琴,在2015年的时候突然患上了白血病,这让刚刚脱贫的王俊昌一家再次因为筹措巨额医药费用陷入了困境。
为了能帮助王俊昌家度过难关,缑利丽把与大病救助方面有关的政策翻了个遍,通过一条条帮扶政策的落实,再加上她发起的爱心募捐,共为王琴筹措到了15万元的诊疗费用,解了他家的燃眉之急。
由于救治及时,小王琴的病情逐渐稳定。虽然因病返贫,但之后王俊昌家6口人享受到了二类低保,王俊昌也被编入到生态林护林员的队伍中,每年可以拿到8000元的工资,儿子也终于可以放心外出打工,一家人的生活总算有了着落。
此后,村里贫困的老年人、重病人和残疾人群体,就成为了缑利丽特别关注的对象。在他的帮助下,许多患有慢性疾病,常年得靠药物治疗的村民都办理了“慢性病卡”,平日里一年要花费近万元的门诊药费,可以得到70%的报销,为他们节省了一笔不小的费用。
群众有什么样的需求、有什么样的困难,就要研究什么样的政策去帮扶他们,这就是缑利丽在扶贫工作中总结出的“倒推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全村158户人的基本信息几乎了如指掌,天天走村、时时入户成了缑利丽工作的基本规律。落实精准扶贫贷款政策,帮助全村建立起四家种养殖合作社,辐射带动全村30多户人发展特色产业,灾后重建和异地扶贫搬迁政策让全村116户人住进了小洋楼,小南峪村正在发生着“蜕茧成蝶”的变化。
2015年到现在,小南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由原来的51户249人减少到目前的4户22人,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38%下降到现在的3.1%。通过细之又细的扶贫工作,这个90后小姑娘在扶贫路上磨砺了青春,在小南峪这个小小的村子埋下了自己深深的情怀。
天水天报道
编辑:贾 若
责编:王红岩
主编:史 昆
更多新闻资讯请点击: 甘肃新闻·聚焦全省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