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钢:产业耦合发展 加快转型升级

29.08.2014  12:16

      一业独大、区域优势下降、经营形势严峻、产品差异化程度低、高端产能开发不足……酒钢集团原来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粗放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

  转型,成为酒钢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使地处西北内陆的酒钢置身于西延东扩的广阔平台。酒钢抢抓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确立了钢铁、电解铝、能源、煤化工等关联产业整体规划、互为支撑、耦合发展的转型思路。

  特别是进入2014年,酒钢集团公司提出:进一步寻找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多元转型发展新的突破口,紧盯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优势,抢占转型升级项目的经济制高点和技术制高点,为酒钢未来发展创造新的效益增长点。

  钢铁主业:产品优化产业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

  钢铁,是酒钢发展多元产业的基础,酒钢依靠技术创新,在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中谋转型、促升级,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盈利能力。酒钢充分发挥设备潜能,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差异化产品优势。去年下半年以来,新产品研发节奏明显加快,先后有汽车大梁用钢、冷轧汽车板等十几个新产品投放市场。碳钢冷轧板、热镀铝锌板等产品向吉利、比亚迪及成都红岩重卡等国内知名汽车、机械制造、家电等企业稳定供货。

  加快技术改造,推进产业升级。2013年3月,酒钢围绕钢铁主业优化升级的循环经济和结构调整项目得到国家批准。该项目包括装备升级改造、结构优化调整、资源开发利用共26个子项目。项目全部实施后,将进一步提升酒钢钢铁主业技术装备和制造水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

  促进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酒钢在加快钢铁产业、产品结构优化调整的同时,努力实现“资源能源的减量化使用”和“废气废渣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先后实施了污水处理及回用、干熄焦、余热余能及煤气综合回收利用等40余项节能减排项目,产品能耗明显降低,各种污染排放大幅削减,实现了高炉渣、钢渣、粉煤灰等废弃物的就地消纳。

  多元产业:构筑低碳高效耦合发展的产业集群

  明确了多元发展的思路,酒钢打破行业壁垒、整合资源要素、重构产业链条,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转型探索。

  产业转型的重点是依托周边丰富的风电、光电、煤炭等资源,发展“风光电铝一体化”项目和煤化工等新兴产业,构筑起“依托钢、稳住钢、提升钢、延伸钢、不唯钢”的产业新布局。

  能源与铝合金产业耦合发展。酒钢在嘉北工业园区实施嘉酒风电基地载能特色铝合金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目前已形成年产电解铝175万吨的产能。高载能特色铝合金项目集成了近几年国内外铝行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实现了传统载能产业的提档升级,创造了电解铝生产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新模式。

  煤化工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酒钢携手广汇能源公司分期实施年产3000万吨煤炭分质利用项目,目前年产1000万吨煤炭分质利用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通过低阶煤炭分质利用技术对原煤进行低温干馏处理,产生的可燃气体和提质煤可用于电厂发电和冶金生产,低温焦油经过加氢处理获得的改质煤焦油可直接投放市场,沥青焦用于电解铝阳极炭块生产,不仅可实现对煤炭“吃干榨净”,而且促进煤化工、钢铁、电解铝、电力等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非钢产业形成多元发展合力。酒钢在着力打造钢铁、有色、能源、化工四大支柱产业的同时,还形成了环保建材、现代农业、葡萄酒酿造等多元产业格局。目前,酒钢西部重工已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重型装备制造企业之一,宏达建材成为甘肃省大型水泥生产企业,紫轩酒业凭借天赋优质葡萄酒跻身国内知名葡萄酒品牌行列。

  创新驱动:铸就企业持续发展的“利器

  酒钢按照“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导向,致力于战略创新、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引领企业转型发展迈上新台阶。

  战略创新,着眼未来。酒钢提出面向未来的六大战略:即资源战略、多元化战略、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人才战略、资产证券化战略。酒钢据此谋划全局工作,加快转型项目的前期准备和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重点项目尽快投产创效;分类整合内部经营业务,使其按照专业化整合、产业化发展的模式运作;对不符合集团战略或竞争力较差的子公司,进行合并或清算退出。

  观念创新,适应市场。酒钢着力解决传统管理理念、手段与市场经济下集团多元化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积极改变营销模式,利用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平台开展网上交易;推行技术营销,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建设异地市场钢材剪切加工配送中心,形成产供销为一体的物料终端配送运营模式,实现从产品销售向产品营销服务转变。

  管理创新,提高效率。酒钢把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加强“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不仅实现了销售管理、物料管理、生产管理、成本会计、质量管理等核心业务的集成,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而且大大提高了管理深度和管理效率,提高了集团管控运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