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立足“一带一路”打造人才高地

31.08.2015  14:41

    酒泉市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广泛集聚创新资源、创新成果,在搭建平台、激励创新、优化环境上下功夫,探索人才培养开发多方合作机制,加快产业对接和科技创新的步伐,人才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搭建创新平台,形成人才集聚优势。千方百计搭建干事创业平台,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先后与复旦大学、燕山大学、上海电力设计院等院校签订了人才战略合作协议,采取项目合作、课题研究、有偿咨询、聘请顾问等方式,为龙头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牵线搭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吸引200多名优秀高层次人才共同合作,参与380多项重大项目的推进。加快国家风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种子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中心建设,先后建成国家和省级重点科技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3个。依托大禹节水、敦煌种业、西域新材等行业龙头企业,创建了5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千人计划”专家等一批高端人才,开展技术攻关和指导,多项研发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远销海内外20多个国家地区。     着力扶持孵化,助推人才创新创业。大力实施创新人才(团队)扶持项目,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市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扶持资金,实施全市高层次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扶持项目,先后对敦煌力波科技、甘肃大禹节水等9家公司创新团队提供395万元项目补助资金,有效促进了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积极支持和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探索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新路子,采取政府整体规划、政策扶持、引导企业投资等方式,启动和催生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目前,已打造培育7个专业孵化园,其中,肃州区中小微企业孵化园入孵企业20户,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就业孵化园和玉门市中小企业孵化园孵化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通过加快企业孵化器建设,催生了一批富有活力的高新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有效促进了各类人才在酒泉的创新创业。     强化服务保障,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先后制定出台了《酒泉市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分工方案》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人才政策体系,人才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市财政每年预算1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从住房保障、生活补助、配偶安置等关键问题入手,千方百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建立市县级领导联系专家制度,市委组织部每年组织开展联谊座谈、健康体检、走访慰问等活动,先后对523名高层次人才进行免费体检,全方位关心支持人才成长发展,使各类人才感受到了“人才之家”的关爱和温暖。完善人才奖励表彰制度,设立全市突出贡献奖、科技进步奖和科技功臣奖等奖项。今年,专门召开了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获得全省科技功臣奖的王栋和全市科技功臣奖的闫治斌等一批杰出人才给予表彰奖励,营造了重才爱才和鼓励人才脱颖而出的浓厚氛围。     开发第一资源,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紧紧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大力培育开发新能源、文化旅游和现代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实施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工程,依托金风科技、华锐风电等国内前三强的风电龙头企业建立了12个新能源人才实训基地,培养和集聚了100多名突破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骨干人才,500多名熟悉企业管理和资本运作的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5000多名技术精湛、操作熟练的高技能人才。实施文化旅游人才开发工程,依托敦煌研究院、敦煌文化教育基地等科研院所和教育机构,建立了敦煌文化创意产业园、创业基地、专家工作站,培养旅游企业中高级管理人才600名、旅游产业骨干和专业技能人才2000名。根据县域农业发展特色,先后投入资金800多万元,组织实施了玉门市人参果、瓜州县枸杞、敦煌市葡萄等重大人才项目,建立培训学校、实践培训基地20个,培养种养殖、经营能手15000多人,率先形成了人才引领优势,辐射带动产生的经济效益达5亿元。(来源:酒泉市政府公众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