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玉门市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纪实

17.06.2015  12:34

玉门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科技创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认真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有了新的提高,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明显,被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雒兴明等3名同志被科技部授予“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个人”称号。“十二五”时期是该市科技事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走进玉门市“十二五”科技创新与进步成果展厅,科技创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区,5户高新技术企业,15项省级科技成果,225件授权专利,7个酒泉市工程技术中心,36项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十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有序展示,向科技创新要动力、向科技创新要活力已成为玉门求发展、促跨越的共识。该市借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机遇,全面推进创新型玉门建设步伐。

政府扶持聚集创新动力

舍得是对科技投入效应的最好诠释,没有持续的科技投入,我们的干酪素走不出国门。”甘肃普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金勇说。该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累计投入研发经费700多万元,创建了酒泉市酪蛋白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请专利10项,产出省级科技成果2项,开发出干酪素、酪蛋白酸钠、酪蛋白酸钙、酪蛋白营养粉等多个高新产品,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5300多万元。

玉门市通过财政引导,建立多层次科技投入机制,加强科技考核,以科技创新推进全面创新,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创新活力。市财政科技经费逐年加大,2015年为1537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达1.5%以上,预计年内可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2.6亿元,较“十一五”末增加2.3亿元。先后出台了《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引进培养急需紧缺人才暂行办法》、《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改善创新政策环境,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创造性。

搭建平台增强创新活力

走进玉门聚馨麦芽有限公司,工作环境最好的地方是公司的研发中心。该中心由公司与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已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研发的“利用生物酶活性控制技术生产淡色麦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生产的“馨绿牌”啤酒麦芽被评为“甘肃省名牌产品”,申请专利12项,2011年被列入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这样的研发中心,玉门市还有很多个,分布在石油化工、新能源、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等领域。

玉门市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应用的主体,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目前,该市建成企业研发机构34个,酒泉市企业技术研发示范中心15户,涌现出酒泉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7个,并有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完成申报,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的比例达到23%,使该市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

短短几年,玉门市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甘肃省知识产权试点企业2家,酒泉市创新型企业6户;产出省级科技成果15项,酒泉市科技成果20项,先后获得酒泉市科技进步奖15项,技术发明奖3项,推荐甘肃省科技进步奖3项;累计申请专利621件,取得授权专利225件,授权率达36.2%,转化率达54%,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0.49件;累计争取各级各类科技计划36项,获得项目资金1173万元。

科技兴农助力现代农业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生命力。玉门市按照“做精一产”的要求,集中优势资源、整合技术力量、聚集项目资金,相继建成10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带动形成了啤酒原料、设施养殖、特色林果、设施果蔬等优势特色产业。以“循环高效、节水生态”为主旋律,“一园、四区、两带”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现已出炉,将在未来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为了激发创新创业热情,该市鼓励技术人员组建创新创业团队14个,开展农业科技攻关21项;创建酒泉市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0个,多渠道引进急需紧缺产业人才20多人次,人参果僵果防治、特色林果栽培、卷帘机智能化控制等一批关键技术“瓶颈”得到有效解决;发挥电视专栏《三农新天地》的技术普及、典型示范、信息发布功能,农户对专栏的信任度越来越高。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办法,着力培养“带动型、技能型、创业型、文明型”农民,实用人才队伍逐步壮大;构建了信息传输、技术咨询、技能培训、技术示范、科普宣传为主的“五大”科技服务体系,把科技创新的种子撒进田间地头、千家万户。

科普之花竞相绽放美丽

好多抽象的东西,通过体验流动科技馆,真正弄懂了,这是难忘的一天。”一名同学参观完中国流动科技馆后有感而发。玉门市争取中国流动科技馆驻玉巡展2个月,空中成像、人力发电、尖端发电、神秘磁力等56件科教展品,向广大群众形象地展示了诸多科学原理。这只是玉门市科普活动的一个缩影。

玉门市大力推进科普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活动,全民科学素养逐步提升。先后举办科技活动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普知识竞赛、流动科技馆进校园等科普活动8项,承接中国科协海峡两岸青年学子交流活动2次,创建农村科普服务组织41个、科普教育基地6个、企业科协4个、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52个,推荐7名学生参加了高校夏令营。7个科普服务组织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集体”,玉门市“铁人”纪念馆被命名为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新市区玉关路社区被评为全省科普示范社区,33项青少年创新作品在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18名师生在甘肃省网络科普知识中获奖。

科技创新,犹如强有力的臂膀,推动着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催生出了玉门特色。(来源:酒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