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宝卷 民间文学的历史瑰宝

27.02.2015  17:35

  张军山

  “康熙宝卷才展开,诸佛菩萨降临来。天龙八部神欢喜,保佑大众永无灾……”到现在,我还能学着老人们极富韵律、抒情婉转的念卷声,背诵出很多酒泉宝卷的内容。虽然酒泉宝卷的创作者早已黄沙覆身,卷本也几近佚失,健在的念卷先生更是屈指可数,但宝卷作为一种民间讲唱文学形式,带给人们的精神激励却是无法估量的,并早已成为千里走廊上祖辈们留存的精神文化瑰宝。

  有人说,如果把古代名人著述喻为“阳春白雪”的话,那么酒泉宝卷就自然成了“下里巴人”。但这“下里巴人”却以其通俗易懂、故事生动、情节曲折、老少皆宜见长,而念卷活动早年则盛行于阡陌乡村。无论是学富五车之士,还是大字不识之人,都会被深深地感染;无论是年老八十,还是豆蔻十八,都能听懂其中之义。可以说,过去酒泉宝卷的传播之广,抄卷人数之多,听卷人数之众,不亚于时下的一本畅销书。只是这种哺育酒泉人民一代又一代成长的宝卷,没有受到世人足够的重视而已。2006年,当酒泉宝卷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时候,酒泉宝卷这一“下里巴人”终于扬眉吐气地登上了比“阳春白雪”更灿烂的舞台。

  酒泉宝卷,历经几雨,从明清一直流行于今天。其生命力之强可见一斑!宝卷原来是由唐代的变文、讲经文演变而来的,历经谈经、参说经、说浑经、讲史等形式,并受话本、小说、诸宫调及戏曲的影响,发展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模样。其内容包含儒、释、道三教合一及各种神秘宗教,并有大量非宗教的历史人物、民间神话、传说和戏曲故事。因此,抄卷便成为传承这一艺术形式的主要方式。乡民们大多把抄卷作为积德行善的好事来做,但抄卷人在传抄宝卷的过程中,会根据各自的文化水平,结合现实生活,对宝卷进行添油加醋。其实,这无疑又是一个艺术再创作的过程。在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宝卷中,有一部分是酒泉人民自己创作的,如《丁郎寻父宝卷》、《生身宝卷》等。当然更多的宝卷都为传入,并在酒泉本地人的再加工创作中被赋予了酒泉的人情风俗、社会现实。

  当沉醉于念卷人抑扬顿挫的音韵旋律之中时,我们无不为宝卷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所惊叹。宝卷的内容上迄秦始皇时期的《孟姜女哭长城宝卷》,下至民国时期(1927年)遭受大灾荒的《救劫宝卷》,上下两千年,从帝王将相到移民百姓,从仙道僧人到佛祖菩萨,从忠臣良将到奸佞小人……无奇不有,无所不包。凡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物,都可以在宝卷中找到它的影子。就连老鼠都能成为宝卷的主角,如寓言类的《老鼠宝卷》,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广泛性是人们没有想到的。如果一定要按内容来划分酒泉宝卷的话,那至少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种是佛教类的,如《唐王游地狱宝卷》;第二种是神话传说类的,如《天仙配宝卷》;第三类是寓言类的,如《老鼠宝卷》。也许这种分类方法还无法将宝卷的内容涵盖完全,但足见酒泉宝卷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酒泉宝卷语言、结构形式的独特性,也是其他文学形式无法达到的。它先用散文讲故事情节,再用韵文把故事情节重复吟唱一遍。或者是先用散文作引子,再用韵文将故事情节详细铺述吟唱。个别的还有在描述故事情节时,散文和韵文交织使用。这种散、韵重复、反复讲唱的形式,通俗畅达,容易记忆,更容易被文化水平低的老百姓接受。宝卷的散文形式是纯粹的民间语言,几乎全为白话文。较早的宝卷散文相似于明、清通俗小说的语言和戏剧道白,基本是当地的方言土语。宝卷的一部分韵文是歌唱韵文,即有乐调、有曲牌的歌唱词,这是核心韵文。宝卷主要是用歌唱词来唱出故事情节和人物心情。歌词主要用三三四的十言句式。其次是七言、五言和长短不齐的宋词、元曲以及一般民间曲调句式。宝卷的吟诵词多为七言两句或五言四句,在散文和唱词的连接处,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或用格言、谚语、俗诗,对已讲过的故事情节、人物加以评论,如“青酒红人面,白银黑人心”,“积善人终有,家和富自生”,“为人不做亏心事,夜深不怕鬼敲门”。这些吟诵词不描叙故事,不是故事的内容部分,相当于章回的分段标题。另外,宝卷讲唱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配以图画。这种以说唱形式出现的民间文学——酒泉宝卷,以曲折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韵散相间的结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抒情婉转的曲调,赢得了群众的喜爱,在民间广为流传。

  就拿《康熙宝卷》来说,宝卷开篇为:

  康熙宝卷才展开,诸佛菩萨降临来。天龙八部神欢喜,保佑大众永无灾。

  在座诸君听此卷,只为消遣莫当真。行善之人天赐福,作恶之人见阎君。我今且念你们听,莫当闲言耳边风。这个言语且莫表,再表皇王访山东。

  以上开篇算是念卷之前的开场白,先教化人们弃恶扬善,积德行善,再说其娱乐性,最后表明今天念卷的主题。

  接下来就是用散文讲故事情节:“却说这段故事出在大清年间,康熙皇爷在位,有道明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些内容看起来就跟现代的评书差不多。故事讲完之后,就用韵文把故事情节重复吟唱一遍:

  王大人吩咐毕回到三堂,此事儿倒叫我好不心伤。

  知县官曾放粮尚未回转,私开仓放皇粮此事太荒。

  康熙爷必降罪我要承当,进三堂与夫人再作商量。

  如此这般地循环往复,小说所具备的人物、环境、情节都具备。通过对人物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的描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心声,表达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最后仍以劝人为善结束:

  康熙帝访山东功果圆满,才留下一本卷万古流传。

  五月里道台满送神归天,各处神守本位各爱香烟。

  人总要凭良心命有天定,害人者终害己天网恢恢。

  念宝卷无非是劝化人心,多行善莫作恶报在眼前。

  这本卷就念到这里为完,请你们听卷人各自回家间。

  到目前为止,包括《康熙宝卷》在内的很多卷本,国内其他地区的基本处于消亡状态,但酒泉宝卷仍在农村中广为群众所喜爱,念卷和抄卷活动仍在继续。逢年过节,在一些边远乡村,仍可听到讲唱宝卷的声音。

  酒泉宝卷的内容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如强烈的爱国热情以及劝人为善、尊老爱幼、勤劳生产等方面,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所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吗?当然,我们在赏读它们的时候,还应该带着一双善辩的眼睛。宝卷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它有其历史和时代局限性,如对鬼神的描写,对迷信和宿命的宣扬,都带有很强的唯心主义色彩,我们应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让酒泉宝卷这一精神文化瑰宝不断传承发扬。

  愿念卷之声不绝!

  (本组图片由肃州区文化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