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吹响精准扶贫攻坚战号角

21.06.2015  13:19

  中国兰州网6月21日消息 继出台《酒泉市委、酒泉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明确了全市精准扶贫的任务书、作战图和时间表后,6月18日,酒泉市又召开全市深化双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市委书记马光明与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以及县(市、区)委书记签订责任书,正式吹响了全市精准扶贫攻坚战号角。

  全市广大干部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凝聚智慧和力量,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奋力开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酒泉新局面。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酒泉市借助双联行动这一有效载体,组织动员市、县、乡三级干部联系帮扶贫困群众,在扶贫开发上下大气力,全市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2.01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4.77万人,年均减幅20%,移民人均收入由2011年的2206元增加到2014年的4300元,年均增长31.6%,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由于迁入酒泉的移民大多安置在位于绿洲边缘和风沙口沿线,土壤盐渍化、沙化问题十分突出,虽然通过持续多年的扶贫,大部分移民已经稳定脱贫了,但剩下的1.26万户4.77万贫困人口成为全市扶贫最难啃的“硬骨头”。

  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酒泉市委书记马光明表示,以往“大水漫灌”式扶贫事倍功半,酒泉市将转变扶贫方式,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子,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定向“喷灌”、定点“滴灌”、定期脱贫。按照“深化双联、精准帮扶、责任到人、限期脱贫”的要求,聚焦关键环节,走出一条具有酒泉特色的精准扶贫路子,坚决打好扶贫攻坚这场硬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打赢这场任务艰巨的扶贫攻坚硬仗,酒泉市委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迅速学习贯彻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从政治的、全局的、现实的高度,充分认识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扶贫攻坚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要全力聚焦精准扶贫的关键环节,进一步提升扶贫攻坚的精准度走出一条具有酒泉特色的精准扶贫路子,具体做到“六个精准”:

  一要做到对象精准。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五步一公示”的程序、标准和要求,有效识别贫困村、贫困户,剔除没有脱贫能力的残疾人、五保户、低保户等特殊群体,全面掌握贫困人口数量、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

  二要做到目标精准。在多次分析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酒泉市最终确定精准扶贫目标,即到2017年全市贫困发生率降低到5%以下,力争所有贫困村实现脱贫,1.26万户4.7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其中:敦煌市、肃北县、阿克塞县今年实现整体脱贫;肃州区、金塔县今年70%贫困户脱贫,2016年实现整体脱贫;玉门市、瓜州县老乡镇贫困户今年实现脱贫,移民乡村贫困户今年40%脱贫、2016年40%脱贫、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移民人均纯收入在2014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年均递增25%以上,力争达到9000元以上,确保与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三要做到内容精准。要着眼于夯实基础,以盐碱地改良、农田水利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危旧房改造、信息网络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为重点,合理规划布局,整合项目资金,尽快改善提升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要着眼于增收致富,大力发展以设施种养业为主的特色富民产业,支持发展乡村旅游业,开展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转力度,多措并举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进一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要着眼于改善民生,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该倾斜支持的一定要加大力度、注重实效,真正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好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社保、救助等工作,切实织好网、兜住底、保公正、促和谐。

  四要做到方式精准。突出差异性,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逐村逐户制定扶贫脱贫计划,实施差异化的帮扶措施,不断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增收致富能力,努力实现稳定脱贫。突出多元性,精准扶贫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立足内力又要借助外力,切实打好产业扶贫、项目扶贫、金融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组合拳”,注重发挥扶贫措施的多元效应。突出创新性,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扶贫攻坚,在政策框架内鼓励基层创新实践。

  五要做到考评精准。层层签订责任书,市委要求在县市区的会议上,市上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也要与包片市级领导签订责任书,包片市级领导与抓组县级干部签订责任书,抓组县级干部与蹲点包户干部签订责任书,层层签、全覆盖。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将精准扶贫成效纳入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增加扶贫绩效考核指标,加大赋分权重,量化考核评价,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抓扶贫的工作积极性。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扶贫脱贫成效显著的班子和干部要表彰奖励,对完不成脱贫任务的班子和干部要问责惩戒,对抓精准扶贫成绩突出的县乡领导干部要予以重用。

  六要做到保障精准。强化政策保障,在继续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抓好省上“1+17”精准扶贫方案和市上实施方案的细化落实,积极对接争取基础设施、富民产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对一些含金量高、普惠性强的政策,要做好宣传、靠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扶贫政策真落地、真见效、真惠民。强化投入保障,坚持“开源”和“聚流”并重,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资金,积极筹措本级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尽可能地扩大扶贫资金总量。另一方面要有效整合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确保使用效益最大化。强化机制保障,各县(市、区)要按照市上出台的精准扶贫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进一步细化完善督查检查、驻村帮扶、激励约束等方面的工作机制,为推进精准扶贫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