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家庄白塔寺砖塔

30.05.2014  23:29

        据《徽县志》记载:徽县伏家镇自魏时建置过栗亭县、唐于此置栗亭军、元置栗亭管民司,可见这里在历史上曾一度居于重要地位。宋代白塔寺砖塔就雄伟地座落在距今伏镇南七公里处郇家庄大队、村东、台地上(现此地属栗川乡地界)。经访考,此地原有清道光年间重修的白塔寺,但现已圮毁无存。
        郇家庄白塔为多层叠涩檐承托平座的楼阁式砖筑空心塔,通高约三十米。远望外观凌风潇洒、庄重挺拔;近观塔体筑砌精致、雕工玲珑。塔基平面八角形,用石条砌筑,出地西二层为台阶。塔身八面九层,底扩顶收.白底部越上越小。第一层最高,约七米,八面各长三米多,无平座勾栏,有仿木斗拱残存。南、北壁各镶一石碑,上书“修补塔序”和石工、募捐者名录及竣工年月(纪年为道光十二年八月初八),其南壁碑下设半圆拱门,门高一米四六,门道深二米三三,单砖券顶,内辟八角形塔室。第二层以上各层均施平座、勾栏、塔檐,出檐深度由下至上逐渐递减,使整个密檐轮廓线丰满有力。塔顶坍塌无刹,但其反叠砌成的攒尖顶还可看出。
        白塔整体筑砌精细、雕工玲珑、结构严谨,为我区唯一保存较完整的一座砖塔。从建筑风格上看,它与庆阳地区东华池宋代砖塔相仿,据考应为宋代建筑,它的研究对研究我区宋代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建筑艺术有较高的价值。
        一九七五年县文化馆在文物普查中发现此砖塔,徽县革命委员会于同年十一月六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立了保护档案,设立了保护标志。一九七六年地区文物普查小组建议把砖塔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七八年、八O年地区文化教育局两次报省待提,一九九三年,砖塔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重修之塔,主体形象保持原貌,塔基提高一点二米,原混凝土塔座拓展为石条台阶.改混凝土外围栏为钢管护栏。重修此塔,既表达了全县人民对新中国成立而牺牲的死难烈士的无比崇敬和世代怀念之情,也必将激励全县各族人民继承先烈遗志,为建设文明、民主、富裕的徽县而努力奋斗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