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时,那刻,那些关于红领巾的童年记忆

15.10.2016  08:38

    新华社记者

  或许你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甚至可能不是共青团团员,但是,你应该曾经是少先队队员。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歌声是那么熟悉,举手礼是那么庄重,红领巾是那么鲜艳。10月13日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7周年纪念日,属于每个人的记忆又是那么多彩和迷人。

   那年,他加入小小儿童团

  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史家小学老教师丁肇晏回忆,在他不满周岁的时候,战火就烧到了家乡山东。四五岁时,他加入小小儿童团,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为八路军做些力所能及的放哨、捎口信儿的工作,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滚滚大潮中。

  丁老师说,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没有经历过困苦生活的磨练,但历史要永远铭记。

  广州市民林静是80后,她说自己是在《地道战》《地雷战》《闪闪的红星》等影视作品教导下度过的童年,对少先队有着天然的崇拜,总幻想着成为英雄的情节。

  郑州市民王争艳的女儿今年上小学。她说,我会给女儿讲述红领巾的意义和来历,告诉女儿红领巾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虽然现在不是战争年代,但这种精神永不会过时。

  “这就是当年红军从于都出发长征时穿的草鞋。红军从于都出发长征时,每人都带了两双这样的草鞋……”13日,在江西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内的草鞋墙前,讲解员钟敏正在为当地刚加入少先队的队员们介绍红军穿草鞋长征的故事。

   那时,他戴上了红领巾

  在复旦大学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彭慧胜的记忆中,7岁那年第一次戴上红领巾的感觉是骄傲和兴奋的。他和同学一起走上学校主席台,校长为自己系上红领巾,台下响起掌声,他觉得这是个莫大的荣耀。

  厦门市松柏中学德育主任黄献峰今年已经50岁,谈起当年加入少先队的经历时依旧绘声绘色。1973年9月,在苏北农村的一所小学里,一排稚气未脱的少年站在主席台上接受全校师生的检阅。老师站在这排少年的面前,逐一为他们系上红领巾。台下掌声不断,时年刚满7岁的黄献峰就在其中。

  “那个时候感觉很庄重,很兴奋,也非常自豪!”黄献峰告诉记者。

  长征会师地甘肃会宁北关小学六年级5班小队长刘怀瑜至今记得第一次戴上红领巾时的情景:“高年级同学给我们戴上红领巾,老师给我们解释了国旗和红领巾的意义,也讲了长征路上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当时感觉自己一下子长大了。

   那刻,他获得“精神秘钥

  “回想起来,当初加入少先队这份荣誉,有那个年代特有的单纯和热情,也成为后来不断追求进步的内在驱动力。或许,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就是从戴上红领巾开始的。”彭慧胜说,“对于我正在从事的科研事业来说,包括红领巾精神在内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是一把‘精神秘钥’,是信心支撑乃至战略指南。

  王争艳回忆起小时候加入少先队的情形,不自觉地笑了起来。她说,小时候并不能完全体会少先队和红领巾的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慢慢领会到其中的精神。可以说,人生的每一次成长都是那时候植下的红领巾信念的延续。

  教育心理专家、广州市润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闫沛认为,小学阶段是思想品德的奠基时期,少先队的精神引领、组织生活会引领小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世界观。进入少先队是孩子们少年时期共同参与的一项重要集体仪式,而这项仪式的作用,是情感的渲染和升华,它突出了少年儿童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意识,将少先队的爱国、自强、自律精神通过仪式让孩子们产生情感的共鸣。(记者赵琬微、邬慧颖、李亚楠、吴振东、颜之宏、黄浩苑、张玉洁)(完)

( 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