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关怀甘肃发展大业
1966年3月,邓小平同志视察兰州化工厂化肥工程。
1966年邓小平同志到兰石厂视察。
1966年3月,邓小平同志视察白银公司。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生关注国计民生,重视调查研究,陇原大地曾留下他多次考察、视察的足迹。他用赤子情怀关心甘肃人民,关怀并指导着甘肃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
1956年9月,在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邓小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1957年春,他首次外出视察,选择的省份是山西、陕西、甘肃。4月4日,邓小平到达甘肃。5日,邓小平在兰州西北民族学院礼堂,向参加会议的甘肃省领导干部作报告,报告着重阐述了我们国家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经济建设。他说,搞建设我们还没有入门,能不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学会搞建设,不犯大的错误,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关键在于党能否依靠群众,不断地克服自己队伍中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邓小平指出,近年来,在我们共产党员中,包括部分高级干部,对“群众”两字模糊了,或者看不见了,与群众的联系少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打胜仗,就是靠不脱离群众,现在忘记这一点,是非常危险的,是致命伤。不要以为我们共产党是金字招牌,如果脱离群众,党的威信是靠不住的。脱离了群众,任何英雄也办不成事情。共产党员要和群众同甘共苦,这是我们的老章程。邓小平的报告让甘肃的干部群众开阔了视野,知道国家的重点就是凝心聚力搞建设。他关于党和群众关系的论述使大家深受教育和启发。
当天,邓小平在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张仲良、兰州市委书记王观潮的陪同下,视察了正在建设中的当时我国最大的炼油厂——兰州炼油厂。他看到职工们盖的干打垒宿舍,称赞说:“这符合我们勤俭建国的精神。”邓小平同志关心职工的文化娱乐设施,西固剧院是市文化局的同志利用拆掉一座旧桥和一座旧庙的废旧木料,因陋就简、自力更生建成的。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称赞,称其为少花钱、多办事的典范。他鼓励广大职工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科学技术兴厂兴国。
6日,邓小平同志又风尘仆仆来到当时新中国最大的油矿甘肃玉门油矿视察。从老君庙到鸭儿峡,他一路了解生产情况,研究指导工作。邓小平的一线视察,给甘肃石油工人极大的鼓舞。这年12月,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的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甘肃玉门建成。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的首次甘肃之行,虽然时间短暂,但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4月8日,他在西安召开的干部会议上,多次提到甘肃。他说:“我在兰州见到一个工厂,设备极简陋,厂长的办公室很朴素,一切都很简单,但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差。”对西固剧院他称赞说:“在兰州我看到很多简易的东西,戏院还可以放电影,座位也不错。这样的戏院盖起来只花10万元,有的花钱更少就可解决问题。”邓小平这次讲话不久,4月14日的《人民日报》就发表了题为《兰州的路子走对了——评兰州西固剧院因陋就简少花钱、多办事的做法》的社论。同时,《甘肃日报》也作了长篇报道。全国一些剧院开始学习西固剧院的经验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