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获聘法大教授公众争议与焦虑在哪

08.12.2015  12:20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了邓亚萍获聘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一事,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讨论。据人民网

    法大来了个邓亚萍教授,这个消息在公共舆论里瞬间沸腾了,一方面是著名的乒乓球前奥运冠军,另一方面是“中国法学教育最高学府”,初看这则新闻所给公众的震撼可想而知,体育明星到了知名法学院校做教授,有资格吗,够条件吗?几轮讨论下来,这场风波里需要明确的一个关键信息,在于邓亚萍获聘兼职教授,是该校体育教学部的申请,邓获聘的是体育教学部的兼职教授(聘任仪式也在乒乓球训练馆举行)。但支持学校乒乓球运动发展,是做兼职教授,还是兼职教练,选择前者究竟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大学也不妨向师生说个清楚。

    一个前奥运冠军、体育运动员获聘的是体育教学部的兼职教授职务,这么听起来似乎要比之前“邓亚萍与法大教授”二者之间形成的反差要小一些。政法大学里也有非法学学科,邓亚萍这样一位体坛老将、标志性人物也不是完全没资格进去教点自己的老本行,只要决策程序符合规定,也经得起学校师生的质疑和追问。现在来看这则新闻所引发的公共讨论,可能有两个层面的焦点在同时进行,其一围绕对邓亚萍的评价展开,其二则是针对大学聘任兼职教授、名誉教授、客座教授的乱象展开,两个话题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邓亚萍获聘法大教授”话题的基本面。

    事实上,邓亚萍获聘法大教授所引发的讨论,更多还在于公众对国内大学大量聘请官员、明星、富豪做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做法的不满。大学里每一项聘任决定,字面上看可能都能找到堂皇的理由,也都声称以学术标准严格审核、都是为了学科建设需要。但也正是以这样宽泛的名目,将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荣誉教授变成了学术屈从权力、财富以及名气的工具,大学滥发证书、滥聘教授甚至大肆招揽在职官员入读博士,成为当下学术不端的背景色。究竟是学术标准,还是行政主导的功利标准?深究下去,问题的根源还在于大学学术的自治与决策权力,究竟是在教授手里,还是在行政官员手里?大量官员、明星进入大学头顶教授光环的同时,有不少在大学深耕多年的学者却成为“终身副教授”,二者的对比也难免让人产生学术沦丧的感慨。

    中国政法大学来了位邓亚萍教授,公众的焦虑与不满由邓亚萍出发,却并不局限于邓亚萍个案,那些落马官员身上的各种博士、教授头衔,还不够让涉事大学予以深刻反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