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监测发现保护区内竟然采矿 甘肃等4省份被点名批评

07.12.2016  23:37

    原标题:遥感发现保护区内竟然采矿 吉林湖北贵州甘肃被点名

    原本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或仅限科研观测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不仅发现了人类活动,竟然还有采石、工矿、养殖等行为。

    环境保护部近日通过遥感监测发现,全国所有44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人类活动。其中,吉林白山原麝、湖北九宫山、贵州威宁草海和甘肃张掖黑河湿地等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问题较为突出。

    12月6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存在上述问题的吉林、湖北、贵州、甘肃4省份被点名批评。环保部已责成当地环保厅会同当地有关部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活动,公开督办。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据环保部介绍,2016年上半年,环保部对全国所有44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组织开展了人类活动遥感监测。

    结果显示,全国所有44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总数156061处,总面积约28546平方公里,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2.95%。人类活动以居民点和农业用地为主,分别占人类活动总数的47%和31%,占总面积的7.7%和81.3%。其他人类活动包括能源设施、工矿用地、采石场、旅游设施、交通设施、养殖场、道路和其它人工设施等,总面积为3157平方公里。

    遥感监测发现,2013-2015年期间,共有29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增人类活动3780处,面积2339平方公里。其中有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采石场104处、工矿用地318处、能源设施335处、交通设施39处、旅游设施86处、养殖场114处、其他人工设施1433处。特别是核心区和缓冲区新增活动1466处,其中采石场、工矿用地、能源设施、旅游设施和养殖场等320处。

  在对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的核查中发现,一些自然保护区内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环保部介绍,其中先期核查的8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查实存在违法违规活动580余处。

  据介绍,遥感监测和核查结果已被应用于第一批对8省(区)的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60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已被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地方反馈,明确整改要求,或进行公开通报并作为生态环境损害问题移交地方处理问责,部分省(区)已经对相关违法违规问题进行严肃查处,一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受到处理。遥感监测和核查结果将应用在正在开展的第二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中。

  本报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今后遥感监测将成为常态性工作。环保部将每年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两次,对省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一次。适时对遥感监测实地核查结果和违法违规问题查处情况进行抽查,对不认真组织核查、不按时上报核查结果、核查中弄虚作假、查处不严的地区和相关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位保护人员正在巡视。摄影/章轲

 

( 编辑: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