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10年投资逾百亿元解决千余万人口饮水难题

07.01.2016  10:09

    本站转自中新社(记者 冯志军)   从2000余万农村人口中有超过七成民众饮水不安全,到目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素有“十年九旱”之称的欠发达省份甘肃,为此耗费10年时间和逾百亿元人民币的持续投资。

  甘肃省水利厅官员张世华5日在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05年至2015年,甘肃累计投资113.52亿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6069处,水窖、小电井等分散供水工程8.17万处,解决了1633万农村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2005年的25.8%提高到目前的80%。

  甘肃自古是一个旱灾频繁的地方。据有关资料统计分析,新中国成立前的2000余年间,该省发生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旱灾有749次,平均3年一次。至20世纪,甘肃处于旱灾高发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旱灾出现频率呈上升趋势,旱情程度加重。随着水利事业发展,干旱造成的影响相对减轻。

  据了解,2004年和2009年,甘肃按照《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两次调查评估,经水利部核定,该省2112万农村人口中饮水不安全人口1526万人,并纳入了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

  张世华说,总体看,目前甘肃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该省以集中供水工程为主、水窖等分散供水工程为辅的农村人饮供水网络系统基本建成,在正常年景可保证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即使在极度干旱年份,靠水窖等小型分散工程供水的部分民众会出现一定的饮水困难,但已处于可控状态。

  张世华表示,眼下甘肃农村饮水状况总体上已经达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城镇供水水平,但还存在部分工程建设标准低、水源条件变化大、工程规模小、供水保障能力低、运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需在“十三五”期间通过农村饮水巩固提升项目解决。

  根据规划,未来甘肃将对6220个贫困村中饮水不稳定的1107个村的工程进行改造提升,对未通水到户的26万贫困户全部通水入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