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敦煌“再见”法兰西

19.09.2016  20:33

  中新社敦煌9月19日电 题:敦煌“再见”法兰西

  中新社记者 南如卓玛

  一辆由法国雪铁龙公司于1931年生产的雪铁龙履带车静静地停放在甘肃敦煌文博会展馆内,车身上还捆绑着铁锹、绳子等探险工具,一如当年。这时,距它第一次到访敦煌已过去85年。

  近期从法国空运至敦煌的这辆古董车,是85年前为征战亚洲的“东方之旅3号任务”探险活动所特制,该活动由40名队员历时13个月“重走丝绸之路”12000多公里,从新疆进入中国,途经大漠敦煌,最终抵达紫禁城(北京故宫)。彼时,敦煌还只是一个大漠戈壁里的“驿站”。

  全球“浪漫之都”法国与中国西北边陲“丝路重镇”敦煌,从伯希和到雪铁龙,再到今日的“敦煌学”,有着一次又一次的“历史相见”。

  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将于9月20日开幕,法国以主宾国的身份携200余件文化珍品“再次亮相”。

  路易十四时期的鎏金古董柜、里昂丝绸画、18世纪油画、法国著名画家手稿、古董车……200余件展品,在敦煌的展厅里分为了古老法国、丝路友邦、相约法国和魅力地域四大板块,从空间和时间上追溯“法国和丝绸之路那些事儿”。

  法国驻华大使顾山表示,丝绸之路从来不仅仅是商贸的轴心,在漫长的8个世纪中,它使法国与中国和中亚地区,佛教、儒学乃至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文化与文明展开了对话。文博会所描绘的这条魅力和神奇之路,曾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欧洲艺术、诗赋、语言和精神上的想象力。

  据法国馆中文讲解员王岚介绍,里昂是丝绸之路在西方的终点之一,也是中国丝绸产品在欧洲的集散中心,法国的纺织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的亚洲面料。“法国还学会了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并加入了缂丝工艺、发明了烘干丝绸的干燥机。

  此次,法国还带来了80幅古城摄影图,参会各国专家将就古城修复和保护进行探讨等。“中国对敦煌的保护非常好,这座小城没有因为游客的蜂拥而至而建高楼大厦,但更美、更国际化了。”曾多次到访敦煌的俄罗斯学者希尔盖·沙古拉斯说,中法在古城保护和遗址修复方面可“相互借鉴”。

  从18日场馆对媒体开放以来,许多人被一部古老的法国影像资料吸引驻足,这是法国摄影师奥利维尔·罗勒到敦煌采风时拍摄的大漠、沙丘、戈壁等敦煌风情,他首次用镜头向海内外展示了“法国人眼中的敦煌”。

  敦煌“再见”法兰西,使人回忆起历史上法国人向着东方的几次探险。今日相见,法国还带来了文艺表演。“茨岗音乐乐队Lo’Jo探索世界各地音乐,其表演与丝绸之路上富有创造性的游历形成了绝妙的吻合,而中国传统古琴、二胡演奏家果敢和大提琴的奇才亚德里安·弗拉斯松贝的二重奏,则向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东、西方文化对话的最新佐证。”顾山说。

  顾山表示,法中交流源远流长,但又并非局限于历史。如今,法国的各个地区都十分重视与中国加强交流,丝绸之路为经济交流和基础设施建设开辟了新的前景,也为双方合作提供了极其肥沃的土壤。(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