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实施“文旅名县”战略 建设全国知名的书画交易市场

18.09.2014  09:45

  原标题:借助文化好传统 打造富民大产业

  通渭实施“文旅名县”战略,建设全国知名的书画交易市场

  通渭书画后继有人

  书画集市

  翰墨飘香人人爱

  学生现场创作

  书画家献艺

   中国甘肃网9月18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在大多数人眼里,定西通渭似乎一直是干旱、贫瘠的代言词。然而,在这块干旱、贫瘠的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对书法却有一种狂热的态势,这种群众性书画热被学术界称为“通渭现象”。一个“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典型贫困县,经济尚未发展起来,书画艺术却率先发展起来。贫困,没有影响当地人对字画的狂热喜爱,这就是通渭。

  有人说,通渭的味道,是笔墨的味道;是文化的味道;是儒而又雅的味道。

  贾平凹先生的散文《通渭人家》是这样描述的:你可以出门穿的衣裳破旧,但不能不洗不浆;你可以一个大字不识,但中堂上不能不挂字画……到了通渭,随意地走进了几户农家,就会发现这里果如贾平凹所言。近日,记者在该县李家店乡三坪村采访时,这个小村庄自去年九月份连续八个月没见过一滴水,但居民家里,家家堂屋的正中间都有书画。

  通渭的农民,他们往往放下锄头就拿起笔。有宣纸笔墨的,就写上几幅作品装裱起来;更多人家家里都有一块磨得光溜溜的大青砖,一支笔蘸着一只老粗碗里的清水便可在大青砖上龙飞凤舞。

  “通渭耕读文化厚重,通渭人在骨子里渗透着对书画艺术的热爱,这种现象在全国都是少见的。”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范扬说。有人说,通渭的味道,是笔墨的味道;是文化的味道;是儒而又雅的味道。那么,是什么让通渭人对书画如此热爱?

  置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汉以来历代能诗文、善书画的名人辈出,地方文化传承从未间断,无疑使通渭成为一方书画艺术的沃土。从明万历到清末360年间,通渭出进士8人,举人102人,贡生338人,文童秀才数以万计,直接影响、熏陶和带动了通渭的书画。文化需求相对突出,造就了通渭书画之乡的美誉。

  通渭人崇尚耕读、钟情书画,有“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之说。

  “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有很多好东西,比如说人要勤劳、人要进取,人要坚韧……通渭人通过学习书法,把一种精神渗透到人的思想行为里边去了,这对我们脱贫致富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支撑作用。”2013年年初,通渭县委书记令续鹏接受中央电视台《中国书法五千年》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摄制组专访时如是说。

  通渭人崇尚耕读、钟情书画,有“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之说。随便走进通渭的一户人家,不论家庭贫富,每户人家的堂屋里,正中间绝对挂有一副中堂。通渭人家家户户都珍藏有名家的字画作品。通渭人不但懂得收藏字画,还懂得欣赏字画,知道本土书画家里谁的画逼真形象,谁的字苍劲有力,谁的草书行云流水……

  通渭现有活跃的书画爱好者1万多人,其中,中美协会员5人、中书协会员35人,全国、全省书协会员的人数,通渭是全省第一。全县民间书画收藏品总量达到150万件。年书画作品交易额过亿元。全国70多位文化艺术界名人先后来通渭采风,著名作家张贤亮即兴题写“人间繁华在长安,世上书香出通渭”。

  此外,学校开设书法课,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书法教学活动,还利用寒暑假举办30多期短期书法培训班,组织1000余名少年儿童参加培训。

  何志刚是通渭县陇川乡李家岘村何家岔社的农民,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书案前奋笔疾书。“从小受环境熏陶我就爱书法,上学的时候,学校规定每天一篇小楷字日记,按字帖写一篇大楷字。别人写一篇,我写两篇。”高考落榜后何志刚跟上村里同龄的伙伴离开了何家岔。当工地上工友们打牌消遣时,他就把自己关在屋里练字。2010年,何志刚回到了通渭县城,在县城东面的一间小房子里,开起了画廊。

  通渭,这个曾以干旱贫困出名的贫困县,将建设全国知名的书画交易市场、全国知名书画信息发布平台、全国知名书画采风基地。

  通渭人把书画经营场所称为“画廊”。2013年8月,通渭县画廊协会成立。随后,开展的书画展览、讲座、拍卖、艺术交流等活动异彩纷呈。借助甘肃建设文化大省,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之大气候,通渭县画廊协会组织当地群众发挥千百年来流传的书画手艺整体推进,短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打造文化产业的目标。

  通渭书画产业的迅猛发展,为甘肃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树立了标杆。目前,一个占地3000亩、总投资43.6亿元的书画产业发展平台已在通渭付诸实施。该项目包括书画艺术交流中心、悦心画廊、西部书画艺术培训学校等。还有正在建设的全国知名书画交易市场。这一建设内容主要分三期开发建设。目前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13亿元,建成了县文化广场、南园体育公园、南屏山文化宫、通渭体育馆、宋堡村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及农家乐等9个项目;二期工程总投资28.66亿元,已完成投资2.91亿元;三期工程总投资10.61亿元,主要建设牛谷河陇中书画风情线和书画采风基地,目前已完成书画采风基地40个。其中,总投资7000万元的中国西部书画艺术学校正在开展征地等前期工作,预计在2015年破土动工,总投资19.9亿元的书画产业园建设项目和总投资1.36亿元的“四馆一院”已完成规划设计,正在开展建设前期和招商引资工作。

  同时,通渭画廊协会将尽快建立国内名家创作基地以及通渭书画电子商务平台,从而使书画产业在网络上实现创作经营。通渭,这个曾以干旱贫困出名的贫困县,通过大力实施“文旅名县”战略,紧紧围绕打造通渭·中国书画城,建设全国知名的书画交易市场、全国知名书画信息发布平台、全国知名书画采风基地,使“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兰州晚报记者牛小亚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