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三西”扶贫开发工作巡礼
“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 “种一坡、收一车、打一斗”等众多说法,都是对过去这块贫瘠土地的真实写照。
要向贫困挑战!要彻底消除贫困!这是几代通渭人民艰辛拼搏追求过上好日子的决心和信心。
三十年来,中央先后启动实施“三西”农业建设和“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制定出台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省上启动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通渭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抢抓全国大规模扶贫开发的历史机遇,艰苦奋斗,扶贫攻坚,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2年的82元增加到2014年的4342元、增长53倍,贫困人口由29万人减少到10.5万人,贫困面由85%下降到26.3%。
三十多年的探索,通渭县扶贫开发走过了以解决吃穿为主要任务的救济式扶贫、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攻坚式扶贫、以实现2017年整体脱贫和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为主要任务的精准式扶贫,走出了一条自然条件严酷地区脱贫致富之路。
治理水土修复生态:让农村基本条件大改善
“田野连绵水平地,一望无际好庄田,耕地收割机械化,春华秋实米粮川。”层峦叠嶂的梯田水平地,一望无垠的好庄稼。以梯田建设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改善着通渭群众的贫困面貌。
“三西”农业建设以来,通渭县新修梯田131万亩、梯田化率达71%,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65平方公里、治理率达47%,使昔日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
正如马营镇西堡村马铃薯购销合作社负责人杨平很有感触的说:“过去土地都是山坡陡地,种地效益很低。现在都是机修的平展展的梯田地,种啥啥丰收。今年我流转了100多亩梯田地种马铃薯,目前长势很好。按1亩赚700多元计算,收入要超过10万元。还能带动一部分群众增加收入。”
三十年来,该县先后实施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252个,搬迁贫困群众5016户2.9万人,改造农村危房2万户,自然村动力电覆盖率达88%,建成“121”集雨水窖4.2万眼。2013年省上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以来,将我县列入“全省利用国开行贷款开展通村道路和安全饮水建设试点县”,我们抓住这一机遇,建成通村道路892公里、通畅率达90%,完成农村自来水入户6.8万户、入户率达93%,今年年底可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所有农户喝上洮河水,至少可分别提前10年和6年解决农村行路难、吃水难问题。
发展旱作循环农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逐年提升
“三西”农业建设以来,通渭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经过不懈地奋斗, 1998年实现了全县整体基本解决温饱,历史性地解决了通渭人祖祖辈辈梦寐已求的吃饭问题。
进入21世纪后,全县工作重心开始由谋求温饱向加快发展转变。如何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如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如何实现科学发展。通渭县委县政府做了大量深入的探索。
2005年引进全膜双垄沟播技术。2006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试验成功。从2007年开始,通渭县抢抓省上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及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的机遇,在全县正式大面积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农牧局高级技术人员马建武说:“县上在2007年正式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恰恰这一年,春季遭遇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秋季遭遇严重冰雹灾害,造成了小麦、扁豆等其它作物严重减产、甚至绝收,但是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平均亩产依然达到625公斤。当时我们的广大干部群众形象地称为‘旱不垮、打不倒’的‘铁杆庄稼’呢! ”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成功推广,使该县全膜玉米种植由2007年的1.7万亩扩大到2014年的90.4万亩,粮食产量由14.4万吨增加到44万吨、年均增长17%。2011年我县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2010年、2012年、2013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成功推广,使我们走出了一条“修梯田—调结构—搞养殖—建沼气—肥还田—再种植”的现代旱作循环农业发展路子,2013年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地区”之一。
正如通渭县马营镇长川村八十高龄的老人徐进贤所说: “现在和过去六七十年代相比,真是没法比了。天壤之别啊!老百姓吃的好!穿得好!梯田地里种的全膜玉米年年有增收,大量玉米秸秆也让我家能养起10只牛啊!”
发展社会事业: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通渭县坚持发展社会事业,大力发展公共服务,着力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通渭县在2011年通过了“两基”验收,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100%、99%。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扩建、64%的行政村建成了标准化卫生室,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农家书屋和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全县农村低保保障面达17%,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7%,新农合参合率达98%。特别是今年省上出台的“1+17”精准扶贫方案,对贫困家庭医疗保障和孩子接受教育制定了含金量很高的政策,将有效解决因病因学致贫返贫问题,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转自一点定西网 责编:姚香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