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通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原标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通渭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风雨兼程,戮力笃行。过去的五年,是通渭县“十二五”规划由蓝图变为现实的五年。这五年,既有坦途顺境,也有荆棘坎坷,更有迎难而上的智慧和魄力。
一组组数字见证实力:“十二五”时期,该县经济总量从17.41亿元增加到36.83亿元,年均增长11.2%;粮食产量从27.17万吨增加到46.06万吨,实现“九连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763元增加到18078元、年均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550元增加到5289元、年均增长13.6%;全县等级公路、农村道路里程分别达到1918公里、1937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马云公路建成通车,通榜公路开工建设,宝兰客专即将建成运营;累计完成自来水入户6.85万户、入户率达95%,已有34.1万城乡居民用上了洮河水……五年来,通渭带着前所未有的“加速度”,谱写出了创新发展、进位赶超、脱贫攻坚的新篇章,为“十三五”启航打牢了坚实的基础。
立足科学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
“十二五”以来,该县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积极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发展旱作农业方面,该县先后被列入“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试点县”“首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地区”“全省牛羊养殖重点扶持县”,2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1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等富民产业持续壮大,比“十一五”末净增18.89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由“十一五”末的1.26万亩扩大到“十二五”末的6万亩。建成以苹果为主的林果基地12.9万亩,累计达到15万亩。建成规模养殖场(小区)359个,牛、羊存栏分别达到5.45万头、17.06万只,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9倍、5.1倍。
发展工业经济方面,该县实施工业项目58个、完成投资58.1亿元,培育规上企业13户。投资2.7亿元完善了道路、给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引进企业56户。华岭一期、二期风电场和义岗一期风电场建成并网发电,累计发电3.5亿度,实现税收收入2693万元。
第三产业发展方面,该县培育文化企业43家,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2.47亿元、年均增长25.8%。实施悦心国际书画村等文化旅游项目9个、完成投资7.4亿元。成功举办5届书画艺术节,被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榜罗镇会议革命遗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渭小曲戏、影子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成非遗项目传习所8个。新增物流快递企业16家,新建乡镇农贸市场5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50个。新增私营企业1318户、个体户4711户。引进了建设银行等6家金融保险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