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的匮乏能刺激想象力

15.05.2015  14:12

    最近,居住在北京的法籍艺术家托马斯′苏文,从一位废品收购商那里购得一批旧底片。这一批本来要被毁掉的底片,附着了普通中国人从1985年到2005年整整二十年的生活史,我们看到当年熟悉的场景,比如,两个在草地上并肩伫立的女生,除了她们衣装的特点,她们脸上的表情也在证明,这张照片拍于上世纪90年代初。那是什么表情呢?是一种对照相很珍重、很把照相当回事的、略紧张略造作的表情。那种表情,在现在数码相机、手机摄影中,已经不可寻见了。

    从初二到高二这四年,可能是很多女孩子最漂亮的四年。初中一年级尚未从小学生的懵懂中伸出头来,高三则被高考折磨得面无人色。这漂亮的四年里,女性意识萌芽,我们在镜前端详自己的脸形和微笑,在要好的闺蜜之中,甚至会悄悄地交流三围的情况,当年有一个女生外号叫845,如果你也曾在那个年龄和闺蜜交流过三围尺寸,该会对这个外号发出心照不宣的微笑。

    但我们更期待把美留下来,做更长久的回味。有一种方式能满足这个期待,就是照相。那时候,连数码相机他妈都还没有出生呢。只能用那种装胶卷的傻瓜相机。

    除了国产的海鸥胶卷,有两种进口胶卷比较出名,一种是美国的柯达胶卷,黄色的壳,一种是日本的富士胶卷,绿色的壳。记忆中,这两种胶卷的效果略有区别,柯达拍出来的照片显得更暖色调,富士拍出来的更倾向冷色调。

    总之,会找一个周末,花二十元左右买上一卷胶卷,几个女孩约着找一个地方去拍照。这个地方可以是校园后面的小草坪,可以是无人的教学楼,可以是北堤外的江边。有时候,摘一枝夹竹桃之类的举在胸前,作“人面楼花相映红”之状,或者站在教学楼三楼拐角处,作“故人独上西楼凭栏望”之状,或者故意眉头紧蹙,眼眺远方,努力塑造“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之感。如今回想,真是各种矫糅造作,画面太美,不敢看。

    和我同年龄的女生们,如果没有一两张这种照片,简直就是青春虚度。犹记照片送去冲洗时,要两天才能取,那两天里总是各种想象,各种期待。冲洗出来之后,厚厚一叠照片装在照相馆的纸袋子里,先站在照相馆门口把它们浏览一遍。出于一种自恋,在一叠照片中肯定能找出一两张是可以令自己反复回味的。那就值回票值了。当然也有过意外,有一次倒胶卷时没操作好,底片全爆光了,那一卷照片全白拍了。

    2002年开始,很多人有了小数码相机,现在更不用说,人人都是手机摄影师,自拍更是随时随地的事。拍照片再也不稀罕了,也因为立等可取,也少了在期待中想象的乐趣。其实,人生中有一些乐趣,就是因为匮乏而有的,也许匮乏是刺激想象力的一个因素,当然,我指的是———适度的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