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金昌教育从均衡走向现代化

20.11.2014  11:44

金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地处古丝绸之路咽喉要道,辖一县一区,总人口近50万,城镇化率63.1%。金昌市是我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之一、铂族贵金属提炼中心,被誉为“祖国的镍都”。1981年建市以来,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连续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连续三次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并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省级文明城市标兵等。

金昌市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教育发展多项指标领先于甘肃省内。市领导说,教育工作关系千家万户,是非常重要的民生问题。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对教育的投入绝对不亏本。目前,金昌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力争在省内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担当教育均衡的历史责任

古“丝绸之路”横穿金昌全境,汉代以来,这里一直商旅云集,人文荟萃,崇文重教风气积淀深厚。上世纪中后期,金昌市经济情况较差,教育发展环境比较差,但勒紧腰带供学生读书的乡风民俗没有改变。改革开放以后,教育在薄弱的基础上艰难起步,到1998年金昌市实现了“两基”。

2010年以来,借甘肃省“两基”国检机遇,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教育、支持教育成为时尚。在市“两基”迎国检动员大会上,金昌市响亮提出“攻坚克难,高标准提升两基水平;群策群力,高质量迎接国家验收”的口号。“再穷不能穷教育”、“多年欠账加倍还”,当年起投入资金1.5亿元,大力实施校安工程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全市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大幅度改善,办学标准已不低于城市学校、不低于国家标准,到2011年底国家“两基”验收,金昌市“两基”各方面均以高水平、高质量达标。从分散到相对集中,从危旧简陋到全面达标(中小学均高于国家一类学校“八室一场”、“十四室一场”的建设及配套标准),金昌市学校从建市初的216所调整到目前的51所,94.1%的学生在标准化学校(乡镇中心校、城镇学校)就读。除教学点外,班班联通教育网,85%以上的教室已配齐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或触屏一体机等多媒体终端;中小学平均班额43.1人,农村2.5公里以远学生或寄宿或校车接送。城乡办学条件高度均衡化。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市里主要领导说:“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在当地,不论政府官员,还是一方富豪,只要进了校园,他们总会怀着对教育的敬重,把脚步声、交谈声放得很轻。社会各界重视教育、倾力支持教育,尊师重教在金昌已积淀成为普世观念,成为政风、民风。从而形成了推动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开启金昌教育转型发展的崭新时期。

到目前,全市教育发展各项指标处于较高水平,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由“九五”末的27.5%发展到90.6%;九年义务教育已由1998年“普九”85%以上的基本普及率发展到目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100%、年巩固率99.86%的高度普及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九五”末的34.4%发展到目前的99.5%以上,已经全面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1.04%。高考上线指标连续几年位居全省前列,高考各学科均分领先于省内。

探索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科学把握,探寻教育改革发展正确方向。

2011年初,金昌市颁布了《金昌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构建以高质量为核心的金昌教育新机制”战略任务,市教育部门领导在系统干部大会上作了《认清形势,解放思想,励精图治,甘为人梯,用智慧和勇气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动员报告,把“十二五”开局之年作为教育转型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敏锐地把握住发展机遇,着力推动教育事业内涵发展,金昌教育进入均衡、优质、现代化发展的重大转型时期。“高质量”蕴含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基本内核,“新机制”包含教育思想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布局结构和优化配置等方面,构建新机制就是要建设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综合体系,就是要把教育公平、教育质量作为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和自觉追求。

为追求基于公平的教育范式,金昌市把发展的着眼点更多地放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薄弱学校学生和弱势群体的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不断扩大和现代化治理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等方面,并坚信教育现代化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其次,金昌教育牢牢把质量放在核心地位。市相关部门领导认识到,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几乎都指向了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质量的教育是谁都不满意的教育;教育需要以人为本,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他们认为,学生获得自觉、主动的发展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必须落实两项责任,即把学习的责任和主动权交给学生,推行学习规划和人生规划制度;把质量的责任交给教师,建立教育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度,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

主动引导,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市教育部门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在开展了一年时间的调研后,下发《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构建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大讨论的安排意见》等系列文件,市教育部门领导亲自主持《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课题,基本内容是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特征,加强课程、课堂、学生三项研究,探索完善班级授课制下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管理形式;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把学习的责任与主动权交给学生,着力建设自主课堂、活力课堂、高效课堂。

金昌市课堂教学改革经历了学校“自发探索—区域整体推进—学校自主研究、特色发展”三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是以行政的手段强力推进的过程,即在各学校摸索、借鉴的基础上,教育行政部门做了评价、整合、规范的工作。期间,市、县、校三级层层修订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诊断既往的课堂教学改革历程,以“大讨论”形式广泛开展探索论证,逐步统一了思想认识,结合金昌当地教育发展实际,形成了全市较为一致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即课堂教学改革在建构主义、人本主义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每个学生自主发展、终身发展服务;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区域整体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必须小学、初中、高中“六、三、三”学段课堂教学承接联动。在精讲、精练、课堂教学信息化等方面形成“一个不高于”、“四个不低于”等量化参考指标,提出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质性评价要求。以《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课题为蓝本,初步建立起课堂教学改革的构架和体系,并把它作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课题,通过长期实验研究,整体提高金昌市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水平,全面推动传统课堂向现代化方向转变。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个学校以强大的执行力和自觉精神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八年、整体推进三年来,教学的观念变了,学习的方式变了,教学的效果变了。民主平等、自觉自主、合作探究,成为金昌市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金昌市三中、金昌市一中、金川公司四小、永昌县五中等成为借力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典型学校。

牢铸师魂,精心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质量的关键在教师,金昌市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和期望。

一是强化“三风”建设。从2010年开始的教育系统“三风”(教风、学风、工作作风)治理整顿,到2011年深化为“三风”建设,重点由改变干部教师的工作作风和转变学风,向教育管理精细化、教师队伍优良化、学生学习自主化转变,建立起“查访监督-专项整治-绩效评价-目标考核”长效机制。几年下来,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面貌焕然一新。

二是实施师德师风铸魂工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在教育系统开展“严与爱”、“责任与担当”、“敬业与奉献”师德师风铸魂工程。把严与爱作为教师工作的基础,市县校三级通过不同层次的系列活动,提师德、铸师魂、强师能,不断打造一支师德优秀、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

三是实施“名、优、特”师资工程,建设专家型人才队伍。通过实施“3311”名师工程,培养30名中小学“名校长”、300名中小学“名师”、1000名市级“骨干教师”和1000名市级“青年教学能手”,逐步使全市名优特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50%。

四是实施“369”教师成长工程。即青年教师3年过关合格,6年成长成熟,9年创新发展;通过3年小循环、9年大循环培养,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此外,在人才引进、继续教育、绩效管理等多方面,完善了多项办法和制度。

特色办学,培育学校独特的文化气质。

特色学校建设是金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为实现转型发展而提出的新的发展任务和发展目标,是中小学教育由标准化、规范化向有特色、高质量提升的重要措施和途径。为此,市教育部门制定出台《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评估办法》等系列文件,专门赋予特色学校以明确的内涵。文件指出,学校特色是教育质量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表现形式,特色学校必须是在标准化基础上向现代化发展的学校,是规范办学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是高质量前提下的个性化学校,它应具有独特的教育文化气质和教育发展方式。

文件规定创建特色学校还必须满足以下的条件和原则。一是优质性:追求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表现出卓越的办学效率和效益。二是全体性:学校全员参与,面向全体学生,学校整体发展。三是课程化:学校特色的课程化是对办学特色的理论化、科学化、系统化的过程,特色课程体系体现学校特色办学水平。四是校本化: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的发展性、前瞻性、辐射性,拓展自身优势,突出本校发展个性。五是长期性:特色学校是阶段性结果,更是一个过程,要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

文件规划从2014年初开始,按照“成熟一所,评估验收一所”的原则,对特色学校实行动态评估和管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特色学校一定的经费支持。利用三年时间,把全市75%以上中小学建设成为特色学校,推动全市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绘就教育现代化的美好蓝图

早在2012年12月,甘肃省在金昌召开了“区域教育优先发展、课堂教学高效达标、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研讨会,省教育部门基础教育主管领导对金昌教育改革和发展给予高度评价。提出“把金昌市基础教育作为甘肃未来推动区域教育均衡、优先发展的试点和示范区”,强调这次大会是在甘肃省完成“两基”国检以后,按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总体规划,向教育均衡发展转型的标志性会议。会议部署了在全省推广金昌教育优先发展经验、扶持金昌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和先行实验的各项工作任务,明确了金昌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责任,会议提出在金昌建设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实验区议题。

会后,金昌市即着手制定了《金昌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讨论稿)》。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以及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战略目标,两年来,金昌市紧盯教育现代化发展方向,配套完善了学前教育、特色办学、职业教育等规划发展和督导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办法,一手抓规划,一手抓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工作稳步推进。

按照《方案》,到2018年,金昌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管理科学规范、学校布局合理、教育均衡发展的金昌教育构架;建立基于现代教育环境的高效优质课堂教学体系,建立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育人体系。

按照《方案》具体目标,金昌教育将在省内实现“四个率先”,区域教育实现“五个转变”。

四个率先”——一是率先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15年底,全市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均衡化。二是率先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不低于99.5%,初中毕业升学率不低于95%;将国家“基本普及”目标调整为“全面普及”。三是率先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加快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形成“城乡全覆盖、体制多元化、办园标准化”格局,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由“十二五”初的65.7%提升到93%以上。四是率先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2013年市政府部门审定印发了《金昌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实施“四通两平台”信息化项目,其中创新的“优质课堂全市通”是指学校在各自录播教室安排的公开课,全市城乡学校都可以在线实时观摩;全市共享名师推送的“微课”;学生人人享有“无时不在的教育,无处不在的学习”金昌教育云服务。率先将信息技术这一革命性因素大面积引入教育领域,推动教育的一系列重大变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五个转变”以教育内涵发展、均衡发展为特征,努力推动义务教育由普及巩固向公平优质转变,高中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职业教育由分散弱小向产学研结合、中高职联动转变,成人教育由学历补偿向多元服务转变,区域教育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向普及十五年教育转变。从而使区域内人口普遍接受优质教育并且大幅度提高受教育年限,建立终身学习教育机制,实现西部教育强市目标。

承传丝绸之路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着力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金昌市努力在未来四年内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金昌教育——这颗向着均衡、优质、现代化发展的新星必将在西部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大地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