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电影里的似水年华
兰州晚报讯(记者王巧灵)如果问一个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跟青春有关的记忆,肯定有方便面的身影。如果追问40岁以上的中年人,多半有露天电影的回忆。与本报“我陪父母看电影”活动同步启动的“我的影院故事”,在上期报道中两个读者讲述了对露天电影的美好回忆,结果引来群体回忆。短短几天,记者接到多位读者电话,中年“妈妈团”“爸爸团”,甚至“爷爷奶奶团”讲述了他们的流金岁月,甚至有一位读者说,露天电影就是见证他们青春存在的地方。
“我们的流金岁月”
一位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读者给记者的短信里分享了他的故事。他写道,自己的记忆起点启于70年代初期,那时候文化生活极度单调,偶尔有一场露天电影,真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电影还没有开始,人们早早占据了有利位置,随着《新闻公报》的开播,等候了许久的人们立刻安静下来。正片开始,随着标徽出现,如果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或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场子里总有雷鸣般的掌声响起。现在无论城乡,电视、网络让世界似乎触手可及,露天电影就变成了中老年人回味过去的媒介了。
对露天电影的美好回忆,让这位读者在2013年4月至10月做了半年农村数字放映员,他感觉露天电影对孩子们还是新鲜的,每当放映车到村口,早已听到消息的小学生们便追逐着车子雀跃欢呼。
“我的第一部译制片”
也有读者讲述了自己记忆深处的第一部影片。这位读者说,自己看的第一部译制片是《爱情故事》。当时是一个盛夏的中午,票价不贵加上天气又太热,她就躲进了电影院里,恰好上演的就是《爱情故事》。故事很感人,尤其是结尾处的雪景,配合着男主角的独白,以及偌大的影院里零零落落的几个人,她体会到了男主角失去爱人的彻骨寒冷。走出剧场,阳光之下,影片中的季节与现实中的季节反差,她说自己有一种不真实感。
你有关于电影和影院的故事吗?本报欢迎继续讲述,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也可以致电13919105329,让我们的记者倾听你的故事,再讲述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