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进行时 中俄媒体看甘肃】(四)遇见 兰州
“丝路中俄”全媒体采访团在兰州共有三天的采访安排,为了让中俄记者们充分感知兰州的方方面面,一场既高雅又接地气的“遇见”之旅,就这样展开了。
“丝路中俄”记者团在兰州的第二天采访活动,首先走进了甘肃画院。在今年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专门展出了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克兰、中国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艺术家们100余幅作品,而展览的总策展人就是甘肃画院的副院长、俄罗斯华人艺术家协会主席潘义奎。中俄记者们围绕着俄罗斯艺术、西方艺术与中国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互融互通,抛出一个个问题。
大家除了对甘肃因地理位置优势而成为丝绸之路重镇感兴趣外,更想就甘肃本身的文化、经济、对外推介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带有热炕头的民俗旅馆、热乎乎的冬果梨、香甜的油壶喧、手工制作、纯天然的豆制品,以及驴拉磨磨出的香甜炒面,这些极具甘肃特色的西北文化,让记者团的成员们非常感兴趣。同时,他们也就旅游产业、带动农户集群发展、脱贫致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采访。点点滴滴中,大家对兰州,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兰州给我的印象,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城市,觉得它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城市,我们昨天晚上也和我们几个同事,去感受了一下兰州市区大街上的文化,然后就感觉兰州的人民非常热情,他们会主动邀请我们加入到他们的广场舞里面,感觉他们对外地人非常的好客,我相信以本地人的一种心态,脱贫致富是一个非常快的过程。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新闻部 富梦瑶:甘肃兰州把旅游推荐,发挥的特别好,刚才我也问了导游,像这条小街,除了我们感受到的西北文化特别好以外,没想到在高峰期五一、十一的时候,每天的客流量都能达到3万到5万人,这是很出乎我的意料的,它在推介这一块是做的非常好的....在丝绸之路重地这块,会更重要,可能会让周边的省市,甚至国外沿线的国家,都会知道,我们西北文化,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我们这块。
记者:杨柱周,杨海芸,孙亮
甘肃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