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食品一定安全吗?——揭秘进口食品的“三大坑”

14.03.2015  02:02

  中国兰州网3月13日消息  澳大利亚蛋白粉、印尼天然燕窝、比利时巧克力……如今,进口食品已成为不少都市白领“买得起的奢侈品”。它们不仅在网店热销,在不少大型超市也有了售卖专区。

  记者采访发现,在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屡遭曝光的背景下,消费者对进口食品普遍更有好感。然而,进口食品一定更安全吗?

   细数那些“退一赔十”的“进口食品”

  ——“天然燕窝”产地成谜。2014年9月,上海市民覃先生花费6523元在一家保健食品店购买了四盒标有“××保健”字样的“天然燕窝”。而后,覃先生发现,燕窝中嵌有黑色动物毛发样异物,便上网查询。原来,由于禽流感等原因,我国近年来已禁止从印尼等国家进口燕窝,直至2014年11月才准予符合相关检验要求的印尼燕窝产品进口。而覃先生于2014年9月购买的四盒“天然燕窝”,却标明“原产地:印尼”。覃先生随即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举报,并将经营保健食品店的乔女士告上法庭。法院判令乔女士退还覃先生货款6523元,支付赔偿金65230元。

  ——蛋白粉“营养过剩”。2014年8月,张小姐通过“京东商城”先后三次购买了名叫“艾贝斯”的乳铁蛋白粉,付款8464元。之后,张小姐发现,这款原产国为澳大利亚的进口蛋白粉超标使用了营养强化剂“乳铁蛋白”,且另有两种营养强化剂未标明含量及营养素参考值。张小姐认为,该蛋白粉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遂向法院起诉。法院查明,该蛋白粉使用了“牛磺酸”和“低聚果糖”,却没有标明这两种营养强化剂的含量及营养素参考值,其“乳铁蛋白”的使用量更是超过国家标准100倍,遂对此案作出了“退一赔十”的判决。

  ——巧克力“无证包装”。2013年12月,江先生在一超市购买了三款礼盒包装的“逸柯斯”手工巧克力,付款2316元。随后,他发现该巧克力是以散装形式进口到国内,超市却将其包装成礼盒后再出售,而包装行为属于生产行为,但超市并不具有生产许可证,遂诉请该超市“退一赔十”,最终获得法院支持。

   揭秘食品进口商挖的“三大坑”

  为了牟利,一些不法商家通常采用以下方式:

  手法一:故意将“到期日”标示为“生产日期”。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介绍,国内一些食品经销商会从境外进口已过期食品。这些食品原包装的底部通常喷印着日期,并且原包装上会用外文标明“到期日见底部”之类的字样。进口商采用“偷梁换柱”的手法,用加贴的中文标签遮盖外文的“到期日见底部”字样,并在中文标签中将原喷印的到期日标为“生产日期”,以此延长保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