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方式奖励孩子贻害无穷

05.06.2014  19:25

  搞活经济就得遵循市场竞争机制,这是毋庸置疑的。有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和做家务的积极性,也依葫芦画瓢地引进经济杠杆法则,按质论价。这种做法能行吗?不!

  咨询者是位近不惑之年的妇女,说她的儿子与邻居的儿子同龄。论机灵,邻居儿子不如她的儿子,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时,学习成绩都是她的儿子领先;现在,邻居儿子“旧貌换新颜”了,学习成绩一下子赶上来,也肯干家务。经过一番了解,原来邻居采纳了孩子在南方经商的舅舅的建议,把市场机制引进家庭,运用经济杠杆调动孩子学习、做家务的积极性。做一次家务给5元,考试成绩达95分给5元,95分以上多1分增2元,满分30元……她看人家“立竿见影”,决定效法,可是她的先生不同意……

  她一边说,一边暗地里把手伸进坤包,拨弄着什么。显然是在“偷”录音,想借心理咨询师的话回去说服她的先生,也把市场机制引进家庭,用经济杠杆调动儿子学习和干家务的积极性。

  心理咨询师洞悉咨询者的意图,一针见血地指出:“经济杠杆”貌似“奖励”,实则是“行贿”。对孩子行贿,可以取得一时效果;长久下去,则贻害无穷,其危害将是灾难性的。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福特,通过大量的研究,指出:“从短期来看,‘贿赂’能够使孩子产生高度的积极性。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当一个小孩受到多次‘贿赂’后,他们会变得依赖‘贿赂’,甚至做点普通的事也是如此。”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却热衷于对孩子进行“贿赂”。比如,与孩子玩扑克,摸牌时,或有意让孩子摸到大牌,或对孩子选大牌摸的行为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打牌时,对孩子偷看别人的牌的行为听之任之。甚至自己故意打错牌,让孩子赢,以换得孩子一时欢心。诸如此类的行为,有心理学家气愤地指责是“对孩子心灵的腐蚀”,孩子长大后投机取巧,在考试时作弊,与这种教育方式有一定关系。

  孩子是家庭的一员,帮助父母做家务是孩子的义务,也是责任;孩子的社会任务是学习,好好学习是他的本分。